40年前,西欧和英语国家未婚妈妈的比例仅为5%。而现在,该比例已上升到了30%左右。伴随同居现象的增多,在欧洲某些地区未婚生育现象状况甚至比美国更严重,例如,在北欧斯勘的纳维亚,合法婚姻和未婚同居的差异一直在缩小。
现在,人们还不能完全了解未婚妈妈的历史发展原因。至少它在美国的表现是如此,但可以肯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不断出现的性自由是成因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美国待遇较好的非熟练制造业工种的减少也被认为是未婚妈妈增多的原因之一。工人阶层中,能够支撑家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对刚刚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步入工业经济社会的黑人来说,他们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尤其艰难。然而,一项估计表明,正当工作职位的缺乏并不能解释在美国黑人中高于1/5的未婚生育比例。
未婚生育比例升高的第二个发展原因是经济自主并且能够独立抚养孩子的妇女的增多。但有迹象表明单身妈妈充其量是脱离婚姻枷锁的群体的一个次要贡献者。研究结果并不支持其他的解释,如福利的增长。
有一些已经成为妈妈的未婚妇女是没有采取避孕措施,而有许多未婚妈妈是没有意识到避孕失败。避孕药和避孕套的失效率分别为9%和15%,尤其在年轻女子、未婚女子、以及未成年女子中,避孕失败的比例还要高些。难怪美国199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未婚生育率高达55%,青少年的未婚生育率占据其中2/3。
与加拿大和西欧相比,美国未婚妇女的生育数量处在中等水平,但其中美国青少年的未婚生育比例却比较高(见左表)。由于大部分女孩不具备做母亲的能力,并且没有抚养孩子的正常收入,所以青少年母亲是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在美国以外的大多数西方国家,有一种很强烈的舆论——青少年不应该生孩子。美国青少年比其他国家的青少年更不喜欢使用避孕工具,也不太会有效地使用它们。西欧和加拿大通常能为青少年提供较好的家庭生育计划课程。比如在法国,护士在公共场所和教区的中学便可以分发口服避孕药丸,在美国这类事情却闻所未闻。
在日本,未婚生育的数量很少,因为日本会严厉指责未婚妈妈和她们的孩子,甚至拒绝给她们发放补助金,而已婚妈妈却可以得到补助金。在欧洲以天主教为主的国家,人们很少有未婚生育的倾向,但法国是个例外。斯堪的纳维亚是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大教区,未婚生育的比例却是欧洲最高的。
小常识:摆脱婚姻枷锁的后果
15~19岁女子未婚生育的百分比
美国:29
加拿大:15
英国:15
意大利:10
德国:9
法国:4
瑞典:2
【郑丽颖/译 亚斌/校】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