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与反恐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镇静剂与反恐

admin  发表于 2017年09月18日

镇静剂与反恐

俄罗斯人质危机后,美国对镇静剂的作用作出反应。

Daniel G. Dupont

2002年11月4日,美国国家调查委员会海军研究局发布了一份报告,呼吁美国加强对“镇静剂”的研究力度。“镇静剂”是一种麻醉药品,可用来控制无法管束或有攻击倾向的人群,并使他们安静下来。尽管该部门的研究工作大都在一年前完成,但报告在此时出台非常适时:因为在公布的前9天,俄罗斯军队为救出车臣暴徒劫持的700名人质,使用了一种麻醉气体,结果造成100多名人质死亡。当时,这些人质被扣押在莫斯科的一家剧院。这种气体实际上是一种喷雾剂,据说含有可用作麻醉剂的芬太尼。

美国曾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对镇静剂进行了研究,但1997年通过化学武器公约之后,美国放慢或停止了对多种化学制剂的研发。随着恐怖主义活动在全世界的蔓延,许多军事专家认为,有必要研制某些镇静剂。Andrew Mazzara是一名退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现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研究实验室新兴防御技术学会的会长,他指出,针对通过非致命性手段剥夺人质劫持者的战斗力的研究,俄军的做法让人们意识到: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而不是更少的研究。”

即使在海军研究部的报告出台之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应用研究实验室已经对非致命性武器进行了研究,并认为镇静剂可以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匹兹堡大学的Joan Lakoski带领许多研究人员对一些有关“镇静性”药品的医学文献进行了审阅。在研究了7800多篇文章及其它参考资料之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00年10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他们研究的“各类药品及特效药共同表明:对非致命性镇静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既有必要又能够实现。”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许多“值得认真考虑”的化合物视为非致命性药品,如:催眠药、麻醉剂、肌肉松弛药、鸦片镇痛剂、抗焦虑药、安定药以及抗抑郁剂。不过,他们将这些药品分成几大类,其中有两类为惊厥剂和“被滥用的特定药物”。这些研究人员还指出两种值得注意的药:安定药和右美托咪定。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药品服用“在镇静剂作为非致命性技术的开发中仍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问题在于服用的剂量:当把某种足以使人失去行动能力的气体送入建筑物的通风系统时(俄军在莫斯科的剧院就采取这种方法),有些人肯定要比其他人吸人更多的此种气体。芬太尼等麻醉剂若以这种方法使用,风险将更大,因为这类麻醉剂只在很小的剂量范围内对人体没有危险。他们认为,可用于麻醉以及治疗忧郁症、健忘症的苯二氮(安定就是其中一种),利用价值要好些,但这种药品见效没有芬太尼快。

Elisa Harris认为,正是出于这些原因,目前要研制出既不致命又有效的镇静剂还不太现实。Harris是马里兰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曾任职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Harris以及其他反对者认为,不能将镇静剂描述为非致命性药品,因为镇静剂将导致一些本来想拯救的人死亡。美国麻醉学家协会会长James Cottrell认为,要研制一种非致命性的麻醉剂“几乎是不可能的。”

减少伤亡的一种方法是:在使用麻醉剂后,辅以解毒治疗。据报道,莫斯科医生因不知被救人质的病因,而极大地妨碍了他们对人质的治疗工作。俄国当局反驳了这种说法,声称早已准备并使用了解毒剂。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Alan Zelicoff说:“不用高速子弹、化学炸药等致命性武器,而用其他方法镇压暴乱或挫败恐怖分子的阴谋,也许是件好事。”

在处理人质问题上,首先应该选择通过谈判来救人质,但在莫斯科人质事件中,和平手段看来解决不了问题。正如宾夕法尼亚州的Mazzara所指出的,如果不使用麻醉剂,像这种取胜无望的事件“可能导致更悲惨的后果。”

【范淑霞/译    李爱珺/校】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