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界定
美国官方的贫困线界定标准倍受质疑。
Rodger Doyle
贫困线是指将贫困者与非贫困者区别开来的收入标准,这一概念是有美国社会安全局的经济学家Mollie Orshanksy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的。Orshanksy当时并没有美国人收入及消费习惯的详细资料,而这些资料恰恰是提出完全令人信服的贫困线概念所必需的,因此,贫困线这一概念有着固有的不公正性,如低估了除食品之外的其他成本。
不久之后,其他问题也暴露出来。贫困线概念既没有将不断变化的人口统计数据考虑在内,如·职业母亲人数的大量增加以及职业母亲照顾孩子所付出的代价;也没有考虑到较高的社会保险费及其它从贫困劳动者身上征收的税款;而且不同地区的生活费差异也没有被考虑在内,如旧金山和林斯顿两大城市的生活费之比为2:1。
为克服上述不足,经济学家想方设法提出更好的概念。美国劳动统计局(BIS)的Thesia I. Garner及其同事提出了一种关于贫困线的新概念,这一概念建立在现在的更广泛的统计数据上。左下图的紫色曲线反映了根据这一概念得出的结果:贫困线明显提高,比官方标准高55%。
另一种概念是把贫困线建立在纯粹的主观感觉基础之上。1992年,盖勒普调查组织向美国人问了一个问题:“在美国,一个家庭要维持生存每周至少需要多少钱?”大多数美国人都根据对贫困线的主观估算做出了回答,图中深蓝曲线描述了有关贫困线的主观估算。平均算来,美国人就这一问题的答案比官方贫困标准高出76%。
还有一种有关贫困线的度量方法,注重的是资产而不是收入。巴德大学Jerome Levy经济学院的Edward N. Wolff提出了多种有关资产贫困的度量标准。图中绿色曲线表示其中一种,他们认为,资产贫困是指不足以满足3个月最低生活标准的资本净值。浅蓝色曲线表示另一种类似的度量标准,根据这
一标准,资产贫困是指不足以满足3个月最低生活标准的流动财产。(流动财产是指现金及其它容易实现货币化的资产。)根据后一种标准,有相当大比例的中产阶级会处于贫困的边缘。与收入贫困线相比,两条资产贫困线反映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因为储蓄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的缘故。
在20世纪60年代,官方有关贫困线的资料非常有用,但现在不仅已陈旧过时,而且在某些人看来,还大大低估了问题的本质。至少从1995年(在国家调查委员会支持下的一个专家组在当年提出了一些指导方针)以来,人们越来越认为,官方的度量标准是不全面的。大多数经济学家指出,应该废止官方的度量标准,代之以某种修改过的度量标准或多种度量标准,至少要包括一种有关资产贫困的度量标准。
【范淑霞/译 赵辉/校】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