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3个千年的市郊化进程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心理 • 人文

进入第3个千年的市郊化进程

admin  发表于 2017年09月20日


20世纪初,由于对城市贫困和拥挤厌恶至极,城市郊区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地方。按建筑师们(如弗雷德里克.罗.奥尔姆斯特德)当时的设想,郊区有街区公园,街道两旁有绿树,住房密度低而又无城市的污染和社会问题。正如最上面的纽约城区地图所显示的那样,供长期来往于两地的居民居住的郊区在1930年前就已在长岛和韦斯特切斯特县的铁路线附近涌现出来,然而,这一类郊区的进一步扩展主要还是由汽车促成的。最后,显而易见的是,多数郊区——莱维敦(纽约市郊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没有像早期想象的那样使人们如愿以偿,尽管对于许多人来说,与自己童年时代几户人合住的经济公寓相比,即使像莱维敦这样的地方也有如天堂一般美好。

在20世纪的美国,拥有小汽车的人之所以异乎寻常地增多,是因为美国有充裕的国产石油和世界上最庞大的公路网,以及美国对汽车和汽油收税很低。然而,若非美国政府采取抑城(市)促郊(区)政策,郊区也不会有那样大的发展。例如,联邦政府的一些抵押保险计划往往鼓励在郊区兴建新的住房,而不是修缮现有的城市住房,而且不搞人们认为不安定的多种族混居社区。美国的社区扩展障碍远远少于欧洲国家的——例如,伦敦就是通过在其周边区域兴建绿化带来限制该市向外扩展的。 

美国抵押利息的免税额一直大于其它大多数国家。此外,美国郊区管理当局拥有的本地规划权限也远远大于其外国同行,并且郊区管理当局还利用了这种权力来加强低密度住房制,其方法是要求建房人有大块地皮,这样就增加了富裕的纳税人的数量,并减少了向贫困家庭提供公共住房的需求。可论证的是,促使美国白人纷纷迁出市区的最重要因素是对犯罪,尤其是黑人犯罪的恐惧,这种恐惧因公共住房(在那里,黑人和其它少数民族居民占多数)的种种社会病态而日趋严重。这种恐惧有助于解释为何复兴计划和地铁及郊区火车等先进的大规模交通运输工具未能诱使中产阶级大量返回市区。

进入第3个千年的市郊化进程1.png

虽然郊区的扩展有可能使人产生审美降格和文化乏味的印象,但它确实为数百万人提供了较好的住房。在市郊化过程中,城市低收入家庭也由于中产阶级纷纷迁出城市房源可获而得到了好处。通过市郊化,美国城市成功地避免了日本和欧洲城市那种有时令人难以忍受的高密度。事实上,由于东京的人口密度过大,日本官员把城市的分散化看作当务之急。

然而,总的说来,市郊化减少了城市的财政收入,因为城市的纳税基数变小,不提供资金的联邦指令对这些城市的影响太大,因而使这些城市不能提供优质中小学和可靠的市政服务。事实上,纽约市20世纪70年代的财政问题就是此前几十年中产阶级大量涌入郊区造成并因此而雪上加霜愈发严重的。正是中产阶级的这种外迁而不是人口增长导致了郊区的迅速扩大——1970年至1990年,该区域的人口仅增长了8%,而都市用地却增加了65%。与其它城市(如底特律)不同的是,纽约市的经济很有活力,其部分原因在于,数百万外来移民(其中许多人受过良好教育,并有志于开创新生活)取代了过去的中产阶级。与洛杉矶、迈阿密、旧金山和奥马哈情况完全不同的某些其它城市也大大得益于国际移民。

和纽约一样,大多数都市地区,不管其中心城市正在没落还是仍充满活力,这些年来都一直在向外扩展,只有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是一大例外。该市对市郊化实行了严厉的限制。因此,从1975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市的人口增长了50%多,而城市占地却只增加了2%。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新的限制,波特兰的住房价格和商务费用才一再走高。

[郑忆石/译   徐彬/校]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