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发展趋势:最新动态
Philip Yam
狂热的宣传已经结束,研究人员已逐步看清高温超导体的现实前景。
在一个冒着雾气的液氮容器上方,飘浮着一块盘形磁铁,设在休斯敦大学中的得克萨斯超导研究中心(TCSUH)负责研究工作的副主任Wei—Kan Chu要大家沿着各个方向推推那块飘浮着的磁铁。这种示范实验在很多秘密进行超导性研究的实验室中已经成为接待前来访问的参观者们的一种例行的
演示。不过,它们仍如彩虹一样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正如预料到的那样,这块飘浮着的盘形磁铁能阻止将它抬高、压低和推向一侧的各种尝试,不过,却可以使之旋转,只是在与空气的摩擦力作用之下才逐渐减慢下来。这个系统可能是同理想滚珠轴承和飞轮最为接近的东西。
尽管这种演示如旧,但世界上有关高温超导性的气氛已发生变化。狂热的宣传,各国政府的种种公告,“外来”研究人员禁止参加的种种高层会议均已消失。超导领域中的讨论话题已不再总是围绕着国内的竞争、磁悬浮列车(上述悬浮磁铁公认的后代产物)和超级超级计算机等。当今的研究人员所着重的是取得各种点点滴滴的进展和并非引人注目的应用,就使对这一超级明星的远大宏伟幻想转变成现实而言,这一战略或许会比各种不切实际现已舍弃的规划迅速得多。
在80年代末期发现的这些陶瓷化合物——含有铋和铊的钇钡铜氧化物(其简写为YBCO,读作“Yibco”)及其关联物——使得利用超导特性的种种装置和器件的市场有可能得到很大扩展。当冷却到某一临界温度之下以后,超导体不仅可以毫无阻力地传送电流,它还能避开外来入侵磁场。由金属和合金制成的常规超导体必须用液态氦将其冷却到绝对零度之上仅仅4度的温度才能获得超导性,由于液态氦的成本很高(每升约需4美元)和蒸发极快,这类超导体的用途极为有限,而陶瓷起导体的临界温度可以超过90开氏度。用沸点为77开氏度的液态氮可将材料冷却到这一温度之下。液态氮的成本低到每升仅需10美分,比Kool—Aid还要便宜。同样重要的是,在相同的热负荷下,液态氮维持液态的时间能比液态氦的长60倍。
目前已经可供使用的这类产品有供教学目的使用的磁场传感器、磁共振图象(MRI)系统中用的电线和甚至用于测量液氮液面的测杆之类的一些专用器件和元件。尽管这些用途还很难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引起革命性的社会变化,但在使这类新的超导体取得商业应用上的成功方面,上述和其它一些器件和装置却确实代表了一些人们可以明确看到的胜利。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公用事业基金组织,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尔托)的Tomas R. Schneider说:“当今发展远远超出实际预计。”
Schneider审慎选择用词,强调了“实际”。他之所以选用"实际”这词,意思是指在这方面现在已有一些原型、演示、订货合同以及长期目标。以此衡量发展确实令人满意,而且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进程是提前了。研究人员已做过演示并准备生产用于微波通讯和军事跟踪的元件,导线正制得越来越长而且可承受更大电流。用这类元件制成的装置,证明了大功率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的物理学家John Clarke指出:“本世纪内我不指望看到什么实际成果,但这一领域的进步比我想象的要迅猛得多。”杜邦超导研究室主任Alan Lauder补充说:“我原先估计这项技术的发展将进入实用阶段,现在我是更为乐观。"
晶粒的麻烦
目前的进步之所以令人乐观是因为材料本身的加工困难问题有所解决。毕竟都是陶瓷,如何能用粉笔一样易脆的物质制成一种新颖导线或电路呢?材料“内部弱联系”是一个难题。高温超导体总是晶粒组成,电流在一个晶粒内流动不成问题,但问题在于有时电流由一个晶粒流向另一个晶粒,而晶粒
互相并不总是紧密连在一起,较大间隙能将它们隔开,同时任何的排列不当,即使只有5度,也会阻止无电阻的电流流动。材料内部弱联系能使载流量减少两个数量级。
还有外磁场是一个更大的难题。在许多想像得到的大宗应用场合(如电动机、变压器以及悬浮装置等),磁场的存在是超导技术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或者说它至少是系统运转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无论磁场的起因如何,都会有一个足够强的外磁场以分散的磁力线束或涡旋线的形式穿透超导体。如果超导体冷却充分,那么涡旋线仍固定在原位,形成网格型式,对其周围的电流流动并无大碍。然而在温度较高时,磁力线束会开始“蠕动'在温度相当高时,涡旋线网格就“融熔”:涡旋线在材料内部来回移动,阻碍电流流动(参阅《科学》1993年第6期“高温超导体的电阻”一文)。更糟的是所有氧化铜的融熔转变点都低于液氮温度。
内部弱联系和涡旋线运动两者相结合会严重妨碍新超导体内的电流流动。如果不能找到克服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无法替换现有的没有这些难题的低温超导体。这类常规超导体(多半是铌合金)能传输比普通铜材大100倍的电流:在几特斯拉的强磁场内(试比较:地磁场仅为0.1毫特斯拉,而磁共振图象装置所产生的磁场小于2特斯拉)达10万安/厘米2。诸如涡旋线运动一类的根本问题是同正在探索中的这些用途联系在一起的,发现涡旋线现象的研究人员之一的AT&T Bell实验室的David J. Bishop说:“这就是使他们更加奋力工作的动力。”确实过去是这样。现在也还是这样,在他们发现涡旋线现象之后还不到三年的1989年,高温超导体似乎终究也并不那么“超”。新闻报道称,大规模的应用只能是空想。于是,对此领域的发展充满悲观情绪。
陶瓷涂膜
就象游击队面对正规武装力量一样,这一领域内的有些研究人员决定绕道而不是直接穿越敌阵。他们清楚知道内部弱联系和磁束蠕动是大宗应用场合,也就是用作电动机、线圈和输电线路导线等的严重问题。他们也知道在电子学领域中专门采用的一种所谓薄膜技术,能够大大减轻这类问题。
电子学开发研究人员试图在涂覆的微米厚度面层上刻出电路图,而不用脆性材料拉制柔性导线。这样内部弱联系就不是重大问题了。因为晶粒可以在它的膜层所生长其上的基底上有序排列(基底的作用是机械支撑,并影响晶粒生长方向)。另外,整个样品很小,相对而言几乎不存在晶粒边界来妨碍电
流流动,磁束蠕动也不是问题。因为电子元件极少用于有强磁场影响的环境。钇钡铜氧化物薄膜在温度77开氏度时,可传导电流5兆安/厘米2。
由于钇钡铜氧化物薄膜不大受内部弱联系以及磁束的影响,所以预计将很快作为电子装置的元件进入市场。专家们说它们将用于蜂窝式通讯系统以及生物医学传感器。在这类应用中,可以做得很小,但又比现有元件处理更多的信息。
这些专家们并非首次使用云状结晶球。在电子应用中主要的困难就是要制造出质量优良的大晶体薄膜。加利福尼亚州森尼韦尔的Conductus公司主要技术负责人John M.Rowell在已开始专门研究薄膜应用时说:“我们惊异地发现研究这类材料是多么艰难,对于氧化物材料缺乏基本的了解。”超导性能主要取决于结晶构造。在处理过程中,往往出现材料的绝缘相。基底材料的选择也是一个难题。在制造过程中,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超导技术公司(STI)的James H.Long说:“基底材料可能会被咬下来或进入超导体”。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反复试验,薄膜制作者们现已掌握一定技能,可以制出有市场价值的、直径为几英寸大小的薄膜。
大部分薄膜超导体选用最常见的钇钡铜氧化物。其承载电流比铋系统材料要大。钇钡铜氧化物内的元素相对要少些,所以它的生产比铊基膜简单。薄膜生产部门主要是用两种方法来沉积超导体:激光蒸镀和溅镀。激光蒸镀就是用脉冲激发激光蒸发少量超导体,然后让它结晶在基片上。溅镀就是通过等离子体使超导体蒸发而附着于基片上。
象超导技术公司和杜邦公司等—类公司,目前已能提供在微波和无线电频率下工作的滤波器、谐振器和延迟线,虽然这类器件尚未被列入Shaper Image目录。这些元件是军用仪表和通讯系统中十分常见的元件。用超导材料制成的器件信号强度较大,信号处理更为有效,同时可避免诸如尺寸大、
电耗高等缺点。例如,超导技术公司生产的一种延迟线在军事上可以用于分解来自目标的信号以便对其进行分析。据该公司报道,该延迟线尺寸不超过4平方英寸,为得到同样性能,原来—般却需要7O英尺长的不锈钢同轴电缆。
有几家公司还设计出了能使一个元件同另一元件相互之间无电阻地连接起来的内连方法,这对多芯片模块很有用。由几个计算机芯片构成的密集组件可以代替在硅片上蚀刻出的极为精细的线路。
对于寻求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企业家们来说,通讯工业是明显的目标。生产液氮量杆的伊里诺斯州超导体公司董事长Qra E.Smith说:“蜂窝式电话市场异常广阔”。工业专家们说蜂窝式电话基地通讯站的年营业额已达50亿美元。进入这一市场的一个途径是通过滤波器,基地通讯站就是借它来滤除严重破坏蜂窝式电话通讯环境的局外高频噪声。用超导材料制成的滤波器优于普通滤波器,能保持通话的不问断性,同时有助于每个蜂窝处理更多的讯道。AT&T贝尔实验室、伊里诺斯超导体公司以及其它公司都在研究这类蜂窝式电话用的滤波器。董事长Smith说:“我们希望能在1994年将滤波器投入市场”。
灵敏磁强计
对于灵敏磁传感装置的需求也创造了机遇。高温超导体可制成一种超导量子干扰装置(SQUID)。这是蚀刻在硅片上的一种超导体回路,其中有一或两条只具有弱超导性能的连接线,穿过这种连接线(称之为约瑟夫森结)的电子流,对磁场十分敏感。电子流的变化可通过结电压变化而测得。制造这种装置存在着现在正在碰到的加工难题。
Conductus公司已经将一种称作SQUID先生的磁强计推向了市场,原先它是作为一种教具而设计的,其改进型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以低成本无需破坏或接触机械构件而探出其缺陷。这是因为金属构件内部缺陷会产生SQUID能探测出的磁性“特性”。能源公司也会发现SQUID是很有用的。因为岩石为弱导体而油是绝缘体,所以地质学家们可依靠这种装置勘探石油。但是对于—些小公司来说最大的喜事就是临床医疗市场。Clarke指出:“这种SQUID最宝贵的功能就是进行生物磁测量”。用氧化铜制成的SQUID其灵敏度不久就能提高到足以用来探测心脏和大脑产生的电磁信号,从而提供一种无损诊断工具。
新超导体还可改进磁共振图象系统或是降低制造成本。陶瓷超导体做成的“检测线圈”,可改善许多仪器的信噪比,而无需求助于价格昂贵的大磁铁。
超导计算机方面又怎么样呢?这方面也已有些进展,但是数字电子产品在本世纪内可能还不会出现。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约瑟夫森结制成的电子开关,只需消耗几微瓦的能量就可在几万亿分之一秒时间内进行开关操作。这种结不仅只耗用半导体器件的所需电能的千分之一,而且要比之快10倍。研
究人员已经演示了所谓的磁束流晶体管,作为约瑟夫森结的代替物,其原理就是把材料的主要缺点——磁涡旋线运动转变成有利因素,磁力线运动产生的电压可以用门进行调制,以完成逻辑功能。
第三种开关是从现代电子学中的一种基本元件——场效应晶体管演变来的。在这种晶体管内,由一个外电场来改变半导体内载流子的数量。然而只有少数研究人员演示过超导场效应晶体管(suFET),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和标准研究所的Xiao Xing Xi及其马里兰大学的同事们。
鉴于微波和超导量子干扰装置都最接近于实际市场,因此杜邦公司的Lauder预言:“它们的实际应用将比数字式超导设备早10年”。要能大量而又成本低廉地制作高质量多层薄膜并蚀刻出线路事实已经证明是很不容易的。超导电子财团总裁Richard W.Ralston说:“尽管数字演示令人振奋,但还存在一些有待弄清的电路体系结构问题。这个财团是1990年美国竞争高潮期间,为了加速超导新材料的商品化,联合两个一贯的对手,即IBM和AT&T两家公司,还有麻省理工学院及其林肯实验室以及其他一些小公司和科研机构而建立起来的。
持续的进展
随着薄膜工艺的成功,使得氧化铜超导体已接近投入某些市场。对意图掌握大宗材料制造的研究人员来说,至少已开始能够享受某些技术成就.这种进展的标志之一就是已能生产出更长、更为柔软而且又能较有效地阻止磁力线侵入的导线。
在不停的机器轰鸣和刺耳的扬声器尖叫声中,技术人员正忙着检查一根根长长的导线,这就是马萨诸塞州威斯特鲍罗城美国超导体公司的生产情况。在其新设施中,它正在逐步采用陶瓷超导体来生产同轴导线。在致力于薄膜的研究人员中,曾出现过这样的笑话:因为导线不能弯曲,所以必需搬到这套大设备这里来。可是,只要参观一下试验生产线,这种挖苦很快也就会消除了。
美国超导体公司自从1987年4月成立以来,就与日本的墨本电气公司以及纽约盖德尔兰得的国际磁性材料总公司在生产更长更好的柔性超导线方面开展了激烈的竞争。马萨诸塞超导体公司已经领先一步:他们能够正常地制出长300米的柔性线,在77开氏度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可承载电流1万安/厘米2。该公司计划1994年4月突破千米大关。这种进步使得可以考虑将氧化铜线用作输电线,输电线应保证在成千米的长度上功率密度至少达到2万安/厘米2。
去年美国超导体公司为俄亥俄州克利夫兰Reliance Electric公司制成了超导线圈,并装到2马力电动机上,足以作为台式计算机冷却风扇的动力。最近更为美国海军制作了一套声纳装置。美国超导体公司董事长Gregory J.Yurek解释说:“基本上它是—个很大的低音喇叭”。它的频率覆盖范围是以前普通声纳所不及的。
长的柔性导线、线圈以及大低音喇叭等均表明对于材料内部弱联系以及磁涡旋线等有了明显的克服。Yurek评论说:“所幸的是,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过去并没有放弃对材料的研究”。材料内部弱联系的问题通过铋一锶一钙一铜氧化物,即BSCCO(bisco)”的发现已经解决。阿贡国立实验室的Roger B.Poeppel说:“铋材料的突破,使我们能够使晶粒整齐排列,让电流得以由一个晶粒流向另—个晶粒”。
和其它公司和实验室一样,美国超导体公司采用管内粉末法制出BSCCO导线。这种方法首先于1989年由德国通过真空熔炼开发得出,先把一根装满原料粉末的银管.通过挤压、滚轧或加压使之变形制成导线(如截面为矩形则为导条)。然后将管子加热使原料粉末转换成BSCCO。最后制成的导线外面
有银套保护,在失去超导性的情况下,这个护套也可作为另一电流通路。这种导线也可弯曲,因为实际它是由无数精细丝组成。而该公司的技术负责人Alexis P.Malozemoff解释说:“如果不是这种无数精细丝的结构,这种导线就会是脆性的.从而在其加工处理、耐久性以及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方面就将真正成为问题。”
为了将精细丝裹起来,美国超导体公司将制成的一根根导线集成一束,然后焙烧。由于复合结构材料固有地要比单一纯材料坚固,所以缆束甚至在多次冷热循环之后仍能抗拉和抗裂。
虽然这种由无数精细BSCCO丝构成的导线已克服了材料内部弱联系和弯曲性等困难,但是磁性涡旋线的运动仍继续造成麻烦。BSCCO结构用作导线在110开氏度条件下形成超导体,但必须冷却到25开氏度以保持磁性涡旋线的固定。在要求暴露于高强磁场下的应用场合,BSCCO导线一定要用叫做低温冷却器的高性能致冷器进行冷却,它比使用液氮还要昂贵。
由于BSCCO导线难以固定磁涡旋线,因此研究人员已设法制出铊钡钙铜氧化物,即TBCCO(读作“tibco”)导线。TBCCO材料在阻止涡旋线蠕动方面的性能十分优异。在TBCCO内,磁力线在接近氮变成液态的温度条件下即被冻结。Poeppel说:除此之外,TBCCO制品的转变温度又属转变温度最高的氧化铜超导材料之一,其中有两种制品在120开氏度时即可成为超导体。
但是不象BSCCO的晶粒成片状,且可平铺,TBCCO由差不多类似球形的晶粒构成。这种几何形状不适合采用生产BSCCO导线的制造工艺。想把TBCCO粉末封入管内,就好象用铝箔包裹岩石,纽约斯克内克塔迪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和开发中心的John A.Deluca解释说:“小岩石会直接穿透银管”。
与之相反,许多研究人员正借用薄膜研究人员的方法:他们把TBCCO沉积在基片上。尽管还没有达到实际的商品化,但是这种方法所生产的材料能成功地固定磁力线并承受很高的电流密度。
Deluca集团和橡树岭国立实验室已合作研究出一种这样的方法。使含钡、钙、铜和氧的溶液溅落在一种称作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的惰性材料基片上,然后将样品放在富铊的蒸汽中加热形成3~4微米的厚膜。这种“厚膜”法可产生整齐排列的晶粒团。在77开氏度且没有磁场的场合下,这一厚膜可承载高达10.4万安/厘米2的电流,而在2特斯拉的磁场内,厚膜可承受1万安/厘米2以上的电流密度。
激光融熔仍然正在作为沉积TBCCO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Richrd E.Russo及其在Lawrence
Berkley实验室的同事们已设法在最新大宗铊样品上创造最高临界电流密度:在77开氏度条件下60万安/厘米2。
栓定多变的磁力线
然而,为了从超导体获得最大利益,研究人员可能最终必须细心地采用磁力线固定栓,就如在低温材料中所作的一样。磁力线固定栓是固体内的一些缺陷,它们具有特定的形状和大小。磁涡旋线往往会固着在这些缺陷上,就好象大理石被镶嵌在平面上的凹槽中一样。最佳的磁力线固定栓应与物质的所谓相干长度一致。相干长度就是超导电子之间的分隔间距。在高温超导体内相干长度极短,一般为1~3毫微米,大致为氢原子直径的30倍。在低温
超导体内相干长度很长,约为5-30毫微米。
研究时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粒子照射法:用高能离子、中子或电子轰击样品。这种霰射技术在材料内部通过原子的稍微位移,而造成栓定部位。用重离子照射也能产生柱状缺陷,起到套住涡旋线的套管作用。
上述方法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因为应用时必须具备粒子加速器才行。橡树岭国立实验室超导技术项目主任Robert A.Hawsey解释说:“我们逐渐明白所需要的是什么,国家实验室正与企业合作提供实用的方法”。有可能采用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在材料中引入缺陷或制造结晶缺陷的方法。研究人员也在研究如何能够不通过引入缺陷而将磁力线固定住。称作内在固定的这种办法是力图将涡旋线夹牢在氧化铜材料的各层面之间。
应用大宗材料方面的进展是否还能继续下去?Malozemof说:“可靠的数据使我们深信,我们并非面对着睡狮。”在初期的实用装置中,将有一些超导磁能存储(SMES)系统。为了储能,超导磁能存储系统的线圈将以直流环流充电。由于导线中无电阻,理论上电流永远循环不止。当需要用电时,例
如在断电或高峰负荷期间,公用事业公司就可以从它取得电能。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阻尼能使发电设备损坏的电力振荡。在旧金山的Bechtel电站就是用普通超导体建成的20兆瓦样机,它有足球场大小。高温材料可以大大减小这种机组的尺寸。
一些机构如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大学超导中心(TCSUH)、通用动力公司以及美国超导体公司等通力合作,计划在两年内能演示一种称作故障电流限制器的部件。这个部件将功率浪涌分流,防止损坏输电线路和变电站。浪涌保护目前是采用熔断器丝和断路器来实现的,但洛斯阿拉莫斯国立实验室超导技术中心主任Dean E.Peterson指出:“采用这种保护方法你必须派去修理人员”。南加利福尼亚爱迪生电站估计使用这和限流器件可以推迟技术改造和使用便宜的熔断器,使该电网每年可节约750万美元,估计每年美国全国可节约大约1亿美元。
到2000年时,超导陶瓷也许能提高电力传输本身的效率;超导输电线要比铜线传送的电力高3~5倍。现有的地下线路使用浸油铜线,以利于冷却并可靠绝缘,从而提供良好的输电条件。Yurek说:“用液氮替代油并非十分困难的事”。美国超导体公司所生产的实验性输电电缆样品送电1100安距离已达到爱迪生电力研究所(EPRI)认为的商业实用长度的一半。在Yurek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技术难题已不复存在”。
情况或许如此,不过即使不存在“睡狮”,技术上也确实面临着一些其他的障碍。其中之一就是陶瓷材料的冷却。为了保持超导体内的高电流密度,大多数应用场合都得依靠机械致冷装置,而不是液氮。使用可冷却到20开氏度的低温冷却器,要比液氮冷却昂贵得多(但要比液氦便宜),可是也极麻烦。Conductus公司的Rowell说:“所需要的是一种相当紧凑的致冷装置。然而顾客们目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另一个麻烦是没有成熟的竞争方法,例如超导数字电子学可能永远只有停留在实验室里。超导电子财团(CSE)主任Ralston挖苦说:“硅是一种该死的好技术”。
谨防歪曲估计
企业界有些人很乐观地看待技术发展的经济前景。在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里,有美国、日本及欧洲各企业集团参加的国际超导工业最高层会议成员们估计,用于磁共振图象和科学研究的超导体市场到2000年时将从目前的15亿美元增长至80到120亿美元之间,到2020年时将增加到1500到2000亿美元之间。
然而另—些企业界人士并无如此信心,国际磁性材料总公司董事长Carl H.Rosner评论说:“分歧还是在能否盈利的问题上”。国际超导工业最高
层会议公布的数字中包括对处理超导传感器信息所需要的计算机之类的辅助设备等的销售的估计。贝尔实验室的Bishop提醒说:“应谨防曲棍球棒式的估计”。
即使最高层会议的数字过于乐观,但至少会出现几个适合它的市场。超导电子财团已经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尽管还投有透露估计数字,但该财团中IBM公司负责人William J. Gallagher表示:十年之内在核磁共振图象系统之外还会出现几种新的应用市场,使超导体市场的规模有所扩大。
更大的难点可能是开发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大学超导中心主任Paul C. W. Chu指出:“这意味着能够使用较为便宜的冷却剂(如氟里昂、干冰之类),或者至少在保持材料的超导性方面可保证更大的安全性。”Chu又说:“对临界极限温度没有真正的理论或实验基础”。1993年三月份新开发的汞钡钙铜氧化物给予了新的希望。有一种在133开氏度高温下出现了超导性能,达到最高记录,到九月分Chu报告说在压力作用下,其临界温度达到了153开氏度,已达到氟里昂致冷范围内。这种汞基超导体,其栓住磁通的能力优于铋系或铊系材料。但是象钇钡铜氧化物一样,这些材料出现了严重的内部弱联系现象。
甚至在技术人员为提高材料物理性能而奋斗的时候,他们在主管机构中工作的同事们也在竭力争取能够继续得到投资。为了赢得更多的资金。Conductus公司和超导技术公司今年都公开与美国超导体公司联合,伊里诺斯超导体公司也打算在1993年底之前这样做。
虽然1993年美国超导研究预算为2.46亿美元,但是它往往并非用来帮助生产界。为保持美国在超导技术方面的竞争能力而设立的委员会(属该产业的贸易集团)的执行主席Kevin D. Ott说:“钱不少,但是绝大部分是耗用于国立实验室的各部门和重要的国际研究项目中。
尽管技术有困难,经费上也不宽裕,但是高温超导的趋势不可阻挡。爱迪生电力研究所的Schneider评论说:“其进展之快是令人难以相信的,1948年发明晶体管,而普遍用于收音机却大约是在12~15年之后。”激光在发明和推广应用之间也经历了差不多长的时间。Yurek说:“依我看,火车已离站了。”他的乐观态度似乎也影响了美国超导体公司的各位股东:公司股票价格比1991年12月初上市时涨了一倍以上.尽管帐目数字为赤字(Yurek预计公司在1995年12月能做到不亏不盈),超导技术公司的Long说:“我们试图使人们了解的信息就是超导体是现实的”。他又说:“实际上,我们需
要向工程技术界宣称说:‘请注意,这是又一种工具.要重视它,绝不能只把它当成实验室里的稀奇玩意而将它放弃掉。”’
阿贡实验室主任Alan Schriesheim也许最完美地总结了应用界的感觉。象战地将军或是业余教练告诫他的部队:“从长期来看.荣誉是属于那些在长期战斗中能够坚持到底的人的。我们不能保证成功。但是我们将保证不失败。”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