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利用农业生物技术能使树上长出猪排来,你信吗?
美国加州的科学家Martin Apple不断带领访客们参观他的未来型新企业——国际种植研究所,这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农业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当时生物技术热刚刚兴起,Apple在向《纽约时报》记者谈论他的农业革命计划时满怀信心:“我们将让猪排长在树上!”
Daniel Charles在《Lords of the Harvest》(丰收之王)这本全面介绍农业生物科技、产业和政策的引人入胜的书中写道:“这句话见报后,Apple颇为懊悔。当然,他的意思是说生物工程作物能够生产出与猪排相同的营养成分,而不是说树上真的长猪排。更何况,Apple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根本不沾猪肉。Apple甚至打电话给他所在的董事会的主席,看能否设法让《纽约时报》刊登项更正声明,但主席告诉他:“别介意,这是绝好的宣传。”
哎!过去那些日子多好啊!那些日子,没有人蔑称生物技术作物为“Frankenfood”(转基因食品);那些夜晚,没有人去破坏转基因试验园中的树种;那些年月,还没有StarLink转基因玉米做的有害玉米饼——出于对人类健康的考虑,这种玉米饼只用做动物饲料,但一不小心(批评者说成是“不可避免”)就混到了人吃的食品中。
那是一个前景光明潜力无限的时期。孟山都公司位于U型大厦四楼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号称“U-4王国”。那时孟山都还是一个传统的化学大公司,刚刚开始基因方面的实验,只是后来才成为农业生物技术巨人。孟山都公司的传统化学和农业部门的员工面临着艰难的转型,他们感受到了新型实验室的威胁,并以奚落来表达恐惧。这些实验室里到处都是基因工程师用来做实验的红色和白色的矮牵牛花。Charles在这本有大量内幕的书中,提到了一个镜头:在孟山都公司1984年的一次圣诞聚会上,有位科学家展示了一幅巨大的矮牵牛叶子色拉模型的照片,上书:营销新策略:多吃矮牵牛!”
总体而言,那是科学发现和知识冒险的年代。Charles曾经是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和《新科学家》杂志的科技记者,描述过许多这类传奇的精彩细节。我最喜欢他对科学家发明的一种类似BB枪的装置的描述,该装置通过在微细钨丸上裹以DNA,从而将新基因射入植物。科学家身穿白大褂,脚穿套鞋,对着洋葱一棵一棵地挨个射击,直弄得实验室满屋子的葱泥,洋葱味辣得人直流眼泪鼻涕。同事笑话他们,但这种方法管用,所以他们的一个竞争对手也这样做,对手的装置采用了25000伏电荷及一些聚酯薄膜。
Charles对种子公司业务的描述有时把我也给弄迷糊了,有几次我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找不着北,这也许是按主题而非按时间编写的著作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缺憾(但这样编排是对的)。值得称道的是,《Lords of the Harvest》与关于这个话题的其他许多书不一样,它不是一本关于大力限制生物技术食品的政策书。实际上,Charles同情论战中的业界一方。他强调,农业生物技术的许多开创者都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桀骜不驯,但这些科学家确实相信基因技术能够养活世界,净化世界,改变世界。
然而,Charles并不是孟山都等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的卫道士。他披露了大量的轶闻,揭露了业界那些头面科学家和大牌公司在竞争中的尔虞我诈、冷酷无情,他们被此剽窃智力成果,总是将自己的经济利益摆在首位,却信誓旦旦地说要拯救世界。至少有那么一次,一位科学家竟然撕碎从对手实验室收到的文件,然后在皮氏培养皿中培养这些纸片,指望这些文件纸上粘有几个细胞,而这些细胞包含着对手拥有知识产权的价值连城的基因。孟山都公司声称其高技术种子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有帮助,Charles对此进行了严密的分析,结论是上述声明是错误的,这一点和业界反对者相一致。
Charles在具有启示意义的一章中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系列非同寻常却又鲜为人知的私下会议,反对派和赞成派的许多高层人士都参加了这些会议。会议揭开了当时许多人都不愿承认的事实: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不仅涉及到人类的健康与环境,还深深地根植于对民主、资本主义和全球贸易的不同看法。业界声称反对者不愿意接受更具广泛革命性的议程,而反对者却声称业界用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来掩盖急待解决的生物技术问题。最终,会议不欢而散。
历史必将证明Charles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两者都有理。
【冉隆华/译 曾少立/校】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