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脚野人、尼斯湖水怪……传闻中的各种神秘动物燃起了我们的想像力,但单靠传闻不能成为科学。
生物恶作剧史上两位最著名的始作俑者不久前相继谢世。其中之一是Herrick,他捏造了荒谬绝伦的“鹿角兔”(半兔半羚羊的怪物)。另一位是L.Wallace,他杜撰了荒谬程度略逊一筹的“大脚野人”。
围绕着鹿角兔,有许多胡编乱造的噱头,如捕猎许可证只发给智商50-72的人,瓶装鹿角兔奶既稀缺又营养,还有其他进化杂交物种如熊猫鹿角兔等。另一方面,“大脚野人”虽然偶尔也遭到尖刻的嘲笑,却因进化上的简单理由而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现今仍有大型的多毛猿类漫步在非洲的森林里,而且数十万年前至少有一种巨猿(Gigantopithecus)曾与我们的祖先一样活跃。
在Wallace死后,尽管他的家人承认这只是一个恶作剧,但“大脚野人”是否真有可能存在呢?回答是肯定的。虽然大脚野人的支持者并未对Wallace多加辩护,但还是正确地指出,早在Wallace1958年的恶作剧出笼之前,就有喜马拉雅山的大雪人,以及美洲土著人传统的所谓“大脚印”在太平洋西北岸一带出没的传说。
实际上,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思考与寻找大脚野人的存在是完全有道理的,一如我们寻找苏格兰尼斯湖的水怪妮西、美国善普连湖的水怪钱普,以及加拿大奥卡纳干湖的水怪奥高普高一样。科学从事的买卖就是解释事物,因此这些另类怪物曾一度为我们提供了少数可供探索的资源。
现在情况为何又不同了呢?
研究尚未证实是否存在的动物,称为“未知动物学”(Cryptoeoology),这个术语是比利时动物学家Heuvelmans于1950年代创始的。这些“隐秘动物”缘起于模糊的照片、画面粗糙的影像,以及无数关于怪物在夜里弄出怪声的故事。未知动物的形态多种多样,除了上述的巨猿和湖怪之外,还有海蛇、巨大的章鱼、蛇、鸟甚至活恐龙等。
未知动物之所以值得我们关注,是因为科学家已经根据地方轶闻和民间传说,成功地发现过多种新动物,因此我们不能将这些故事统统视为无稽之谈。最著名的例子有1847年发现的大猩猩(以及1902年的山地大猩猩)、1869年的大熊猫、1901年的欧卡皮鹿(长颈鹿的短颈亲戚)、1912年的科莫多巨蜥、1929年的巴诺布猿、1976年的巨嘴鲨,以及1984年的巨型壁虎。令未知动物学家尤感自豪的是l938年捕获的腔棘鱼,这是一种外貌极为古老的鱼类,人们原以为它在白垩纪时代就已经灭绝了。
虽然生物学年刊会定期刊登从前无记载的昆虫和细菌被发现的讯息,但上面提到的例子之所以惊人,是因为它们被发现的时间晚、体型大,而且与大脚野人、尼斯湖水怪等未知动物有些相似。此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躯体!要给一个新物种命名,必须要有“正型标本”,根据这个标本,研究人员可以对它详尽描述,为它拍照、铸制模型,并进行专业的科学分析。
如果这些未知动物仍然生存在北美和亚洲的内陆,现在就该有人找到它们了。但至今我们所拥有的都还只是传闻。传闻是进行调查的好起点,但它本身不能验证新物种。事实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学家J.Sulloway说过(他的说法应该成为箴言):“传闻不会成为科学。10个传闻不会比1个更好,100个传闻也不会比10个更有力。”
每当遇到寻找大脚野人或尼斯湖水怪的人,我就提到Sulloway的箴言。他们的故事动人心弦,但不是坚实的科学。人们已花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来搜寻幻想中的动物。除非发现动物的躯体,否则怀疑就是最合适的态度。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