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摸不定的气候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地球 • 生命

捉摸不定的气候

admin  发表于 2017年09月23日

全球变暧研究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无所作为

不接受没谱的事情会使生活轻松,在谈到气候变化时许多人对此都有体会。怀疑论者坚称全球变暖不过是热空气,激进的环保论者建议卖掉海滨的房子。对于气候变化,两者都习惯于依据绝对化的学说来提出主张。谁愿意去管复杂烦人的实际情况呢?尽管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温度正在升高,并且仍将继续升高,但是许多细节在未来仍是未知数。

捉摸不定的气候 1.png

可喜的是,政治家们终于来应付这桩复杂烦人的事了。2000年7月德国波恩环境气候峰会之后,除一个国家外,所有国家部在加速落实控制工业在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尽管美国布什总统6月l1日声称:“我已经要求我的顾问们考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但美国实际上几乎没有采取什么措施。第二届环境气候会议2001年10月底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会上达成了一项协议。已经有大约31项决议、修正条款和法案——从批准《京都议定书》到修改《空气净化条例》——正在美国国会讨论。

不妙的是,气候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使讨论难有成果。尤其在美国,科学家自然弄出了众多结论,但并非所有的结论都与事实相近,而且没有一个结论是确定无疑的。人们习惯于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些结论进行取舍。

为了使讨论严密一些,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采用了一套统一的术语,来表示研究人员对他们自己的结论的自信程度,术语的范围从“实质上肯定”到“无一例外”。但是,斯坦福大学的气候学家Stephen Schneider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John Reilly及其同事坚持认为IPCC做得还不够,尤其是,它没有表述到2100年全球温度将升高1.4-5.8℃这一预测的概率。这个很宽的值域看似一个误差棒,表示包含真值精确取值概率的数值区,但它实际上只是包揽了所有摸型的结果。Schneider说:“我很担心诡辩。我担心某个人拿着IPCC的这些数字到外面去说:‘嗨只不过变暖l℃。’而另一个人却说:‘要变暖6℃。’”

2000年,英国鲁思福德·埃普菜顿研究所的Myles R.Alien及其同事在预测的量化方面作了首次尝试。他们推论,气候对扰动(如增加温室气体)的反应至少在短期内接近线性。因此,如果模型在过去的误差不到10%,那么它在未来的误差也应该小于10%。通过将指导模型的计算值与20世纪的气候记录相比较,并外推气体排放量的目前趋势,研究人员计算出到21世纪40年代地球将升温1.0-2.5℃(包含上世纪变暖的0.6±0.2℃)。在谈到可能会强化或抵消变暖的新的影响因素时,Allen说:“我们还不能客观地定量预测2l00年的情况,因为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非线性。”

捉摸不定的气候 2.png

2001年7月2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描述了一种互补的方法,得出的数据结果极其相近。两个小组——Remy的小组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Tom M. L. Wigley与东安格利亚大学的Sarah C. B. Raper——系统地改变了简化模型中的参数与历史方法不同的是,这种方法可以评估潜在的影响因素在未来出现的概率。另一方面,这种简化模型可能会忽略某些重要因素,使用简化模型是因为完整模型的运算量太大(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克服这一局限)。

这些量化分析把关于全球变暖的“是与否”的争论转化为保险统计师的一项决定:预测出现灾害的概率意味着我们现在为减灾需要投入多少钱。但要将这一原则付诸实施可能需要修政《京都议定书》,因为该议定书并未具体规定各国应该投资多少钱来限制气体排放量。

这里引出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另一个重要的未知数:经济。尽管《京都议定书》的明确目标是通过市场激励而非政府干预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控制气体排放量所造成的负担,但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减少温室气体生产量要付出什么代价。它可能会产生净利润(如提高能效),还有可能制止经济滑坡。然而京都议定书的重要评论家、华盛顿“未来资源”研究会的著名经济学家William Pizer和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政策科学家David G.Victor提出,对《京都议定书》的最佳回应并不在于不折不扣地履行,而是要增设一个安全阀。如果减少气体排放量的代价太昂贵,政府将允许企业以每吨交付排污费的方式来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这一设想使环保主义者不寒而栗,但通过增强各国的参与意愿,可能为进一步降低排放量扫清障碍。

在200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的气象学家James.E.Hansen及其同事竭力主张另一种降低费用的方法:从二氧化碳转向对其他高热气体的控制,如甲烷,其致热效果更强,对局部空气质量威胁更大,而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较小。《京都议定书》对甲烷的关注已经超过了二氧化碳,但这并不够。正如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Alan S. Manne和电力研究院的Richard G. Richels在2001年4月5日出版的美国《自然》杂志中所讨论的那样,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即使二氧化碳比甲烷的绝热性差,但它在大气中滞留时间更长,所以我们或许要直接分解它。作过同样研究的Reilly也同意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先不管甲烷的排放,除非我们需要短期内迅速解决问题。”

可悲的是布什总统对《京都议定书》完全予考虑,弄得美国与其他国家格格不入,很难征集到修改该议定书所需要的支持。Victor说:“如果行政当局清楚它要做什么,那么建立一个同盟的有利时机应该是在波恩会议之前。美国失去了一次机会。”

气候变暖的怀疑论者

许多保守人士认为全球变暖的“科学一致性”是媒体捏造出来的。毕竟美国有17100名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1998年在一份由俄勒冈科学和医学研究院发起的请愿书上签了名。

《科学美国人》杂志从1400位的签名者中随机抽取了30名(其中的26位我们能在各种数据库中确认),有11位仍然同意该请愿书——一位是活跃的气候研究人员,另2位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8位依据非正式评估材料签了名,有6位说如果是现在就不会签名,有3位已不记得任何这类请愿书,有一位已经死亡,有5位没有回复,粗略推断,该请愿者的支持者包括一个约200名气候研究人员的核心,尽管只占气候学界的一小部分,却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李燕燕/译 曾少立/校】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