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工程的第一步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地球 • 生命

气候工程的第一步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23日

气候工程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从安全的、小规模的气候工程开始试验,将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通用管理机制。

 

气候工程是通过人为调节地球的辐射平衡,使全球气温下降的技术。但对于这类技术,人们总是忧心忡忡,因为大众对其有效性或副作用了解太少,而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又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国家对气候的干预,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干扰对应地区对气候变化的治理。而且,国际上并没有全球通用的协调机制可以管理气候工程。因此,人们有所担心,并非意料之外的事。

但在未来,人们还是需要考虑气候工程。2013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即使全球已经控制住温室气体的排放,仍需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发展气候工程技术。比如,消除残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向大气平流层中注入反射性的粒子,以便调控全球气温,进一步保护对气候变化敏感的种群和生态系统。

然而在很大程度上,气候科学界却在“躲着”气候工程研究。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通常局限在气候模拟和一些调查性研究上。少数野外试验要么由私人资助,要么就只关注纯粹的气候科学,没有明确的气候工程目的。对于气候工程研究而言,上述研究连最基本的两个原则都满足不了:一是透明,二是要为公共利益服务。

 

如何理解气候工程

我们认为,对气候工程研究现状的放任是不明智的冒险行为。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社会公众也会产生强烈的意愿,想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有预测显示,到2050年时,气候变化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严重影响。政府或企业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候工程,从而缓解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然而,如果我们忽视气候工程背后的利弊,情况将不容乐观。

一些报告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呼吁开展气候工程研究,我们对此表示赞同。而且我们也应该立即行动,因为想要弄清任何一种气候工程技术如何发挥作用,又会产生哪些影响,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首先,我们需要开展一些小规模的气候工程野外试验,通过试验,我们可以知道,在实际环境中气候工程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些影响能否达到我们的预期,影响本身又是否可控。现在,即使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该公约曾有过禁止气候工程的内容),也认为应该开展气候工程试验。

问题是,应该如何开展气候工程的相关研究?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机制应该在实验进行之前还是之后建立?有人呼吁,在建立起恰当的国际管理体制之前,应该暂停气候工程研究。对于这种建议,我们并不赞同。类似禁令会使研究转入地下,成为私人资助的项目,使整个试验中潜在的风险无法纳入有效管理。又或者,直接就让试验在现行的常规管理条款下进行。但这两种方法都不太可取。

我们认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试验的实施应该同步进行。同时,我们也呼吁美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启动相应的项目,支持小规模、低风险的野外气候工程试验,尝试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

 

从小处着手

尽管小规模的气候工程试验并不需要得到国际机构的批准,但实际看来,这些试验提供了一个国际间合作的好机会。在小规模试验中相互合作并共同建立起管理体系的国家,将会处于优势地位,能更有效地在如何开展具有风险的试验上达成一致,快速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

气候工程研究的反对者称,想对气候产生影响,唯一有效的野外试验是扰乱气候本身。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许多小规模试验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在评估气候影响之前,还会在小尺度上,对依赖于物理化学过程的干预机制进行测试,并做进一步的量化工作。部分试验在高度上已经延伸到数千米以上,有时还会持续数日甚至数周,但这类试验并不会改变全球的气候,反而能增强人们对气候工程的理解,提高人们对气候工程的科学认识。

气候工程的第一步.jpg

当然,现在已经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风险又低的试验方案。比如,连续数周向平流层注入少量硫化物。这个试验能展现细小的硫化物微粒如何演变发展,从而影响臭氧空洞。还有,向沿海的云中播洒盐粒,可以用来评估云层的反射率是否会增加。向高纬度卷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也是一种有效的试验,它可以用来测试在这种情况下云层能否被驱散,从而使更多的长波辐射向地球外散逸。

这些小规模试验与气候科学实验极其相似,所以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也会因此受益。明确气候工程的研究目标还对梳理管理策略有利。因此,为了能有效建立管理体系,所有提案在叙述时,都应说明在管理时需要注意的5大事项:价值、风险、透明度、既得利益和法律规定(详见“研究提案所需注意事项”)。

还有一点也需要强调:在开展气候工程试验后,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不会自动建立。2010年,英国曾提出在平流层注入微粒的气候工程研究(Stratospheric Particle Injection for Climate Engineering,SPICE),但这项试验根本无法持续开展。试验本身非常简单,只需用栓在气球线上的软管在大气中喷水。可是,即使这么简单的试验也没有获得公众的支持。随后这个项目在申请专利时,还产生了利益冲突,整个项目被迫终止。在这个项目中,科学家想找到一种可以将特定物质传送到大气层的途径,以便能将改变气候的化学物质传送到大气中的相应位置,从而反射太阳光——但在试验开展前,科学家对这个试验的效果和可行性并没有太多认识。此外,由于软管的操作高度低于气候工程试验所需的高度,科学家从这项试验中获取的有用信息也非常有限。最终,这个项目成为众矢之的,彻底终止。

政府机构和科学家应该着手研究气候工程,探索相应的管理机制,为国际合作做准备。在启动相关项目时,我们也推荐大家按照以下步骤统筹安排。2014年时,太阳能辐射管理治理行动研讨会在加尼福尼亚州旧金山举办,会上有大量专业人士曾深入讨论过这5个步骤:

第一,选择一项适合野外研究的测试项目,建立跟踪记录的机制,以便应对争议、审查,也有利于后续研究的开展。在初始阶段的试验中,最好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科学观点,并且能够自圆其说。试验应设计得简洁、没有重大风险。

第二,清晰地阐述气候工程研究的内容。混淆概念会使项目失去公信度,并使本应共同发展的管理机制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

第三,尽早广泛征集建议,预判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和社会效益。这些认识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应该在特定时间开展或停止研究。当政府打算开展一项战略性的研究项目时,这一步其实可以看做是建立一个顾问团队。

第四,在更宏大的背景下看待气候工程,把它看成是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源头减缓气候变化,也可以促使我们更快适应变化后的气候,而且,气候工程本身无法替代这两种应对措施,但在面对全球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时,气候工程也能发挥自身的作用,给全球战略部署提供重要工具(当然,气候工程也有可能无法担此重任)。

第五,评估早期开展过的工作,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研究,以及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注意总结我们从早期研究中学到了什么?已有的结果是否定了后续试验的可行性,还是只要做出相应的修正,就可以使后续试验更有效更可取?我们发现了什么新的科学问题,接下来要做什么?一旦公众提出质疑,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沟通解释?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