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目前物种灭绝速度的上限来估测,那么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我们可能面临大灭绝
——75%的物种将走向灭亡。情况到底有多么糟糕?研究人员正在努力评估。
35亿年来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物种,有95%已经灭绝——其中绝大部分物种都消失在我们称之为“大灭绝”的浩劫中。关于这一点,研究人员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然而,谈到今天的地球上还有多少物种,以及它们将以多快的速度消失——我们却难以给出确切的回答。
学界曾进行了一些研究,试图统计目前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真菌的物种数量,答案在200万种~5 000万种之间摇摆不定。问题在于,相对于整个地球的生物多样性而言,研究人员手中的样品只是沧海一粟,而大部分未知的物种种群生活在非常小的区域内,而且它们的栖息地很可能正在遭受急剧的破坏。
2014年11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发布了最新版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该组织强调了这份名录的不确定性。这份报告评估的物种超过76 000种,远超此前的版本。但是,比起科学家已经鉴明的170万个物种,这个数字只占其中的4%,因此,该报告无法准确反映一些未经充分评估的种群的受威胁情况,例如鱼类、爬行动物和昆虫。
有鉴于此,《自然》(Nature)杂志搜集了已有的最可靠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给出了一份地球生命报告(见“面临威胁的生命”)。在可被评估的种群中,两栖动物高居濒危榜首:41%的两栖动物濒临灭绝,部分是因为壶菌(chytrid fungi)引起的灾难性流行病。很大一部分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也面临严重威胁,因为它们的栖息地正在消失和退化,同时还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狩猎。
放眼未来,前景更加迷茫。我们很难准确评估气候变化的步伐和模式,但它很可能以我们目前尚不可知的方式加速物种灭绝。要预测未来物种灭绝的速度,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假设未来灭绝的速度与现在持平,目前的估测数字是,每年有0.01%~0.7%的物种灭绝。“未来的物种灭绝速度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位于莱比锡的德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German Centre for Integrative Biodiversity Research)的生态学家恩里克·佩雷拉(Henrique Pereira)表示。
a若以0.7%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个物种消失。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那么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我们可能面临大灭绝——75%的物种走向灭亡。
保护政策能够延缓物种灭绝的步伐,但眼下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各国正在扩展陆地和海洋保护区的数量,但大部分生物多样性检测的结果显示,物种面临的压力仍在与日俱增。“总的来说,生物多样性正在恶化,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说是显著恶化。”位于英国剑桥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保育监察中心(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s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的海洋生态学家德里克·蒂滕瑟(Derek Tittensor)说。
尽管有众多不确定因素,但研究人员仍达成了共识: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评估生物多样性现在和未来面临的风险。方法之一是构建综合性计算机模型,预测人类活动将如何改变生态系统。这些综合生态系统模型(general ecosystem model,GEM)刚刚蹒跚起步:2014年初,蒂滕瑟和同事发表了一份初期结果,该结果来自全球首套模拟地球上主要生态相互作用的模型,其工作模式十分类似模拟大气和海洋活动的气候模型。构建这套模型花了三年时间,部分是因为他们试图将体重在10微克(大约相当于小型浮游生物的体重)与150 000千克(约等于蓝鲸的体重)之间的所有生命体纳入模型。“这套模型还需要大量的研发和测试,按照理想情况,它还应该有多个衍生版本,”蒂滕瑟表示。不过,他还说,如果我们真的把所有生命都纳入了计算机模拟系统,“那么就有可能借此找到一些以其他方式无法发现的潜在问题。”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