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罗斯福、比尔 ·盖茨……看看曾为《科学美国人》撰文的那些闪光的身影。
2014年9月5日,Mashable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九位曾为<纽约时报>撰稿的文化偶像》(9 Cultural Icons Who Have Writt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的文章。文章的赞助者和执笔者……你猜得没错——就是《纽约时报》。这份偶像清单的引言写道,“大多数人都能说出至少一位《纽约时报》的作者”。呵呵,我就不在这里卖弄博学了,还是继续看文章吧——引言里接着宣布:“但你或许并不知道,在文学、流行文化和政治领域,都有一些头面人物曾经加入《纽约时报》的作者之列。”然后就是九位偶像作者的名号。
读完这份名单,我的感想可以用《纽约时报》作者拉里·戴维(Larry David,美国作家、演员、制片人)的话来总结:“不错,相当不错”——可惜戴维本人并未入选。我随即又罗列了一份曾为我们《科学美国人》撰稿的文化偶像名单,来和《纽约时报》一较高下。坦白地说,我认为《纽约时报》的人选可以再好一些——毕竟每任美国总统都为《纽约时报》写过点什么——不过现在,我们只能根据现成的人选来做文章了。好,比赛开始!
《纽约时报》的第一棒是J·F·肯尼迪。这无疑是一员名将,但我方也不弱:我派出的这位在1914年写过一篇《我国海军的问题》(The Problem of Our Navy),他就是时任海军助理部长的富兰克林·D·罗斯福,他后来宣誓成为了美国总统,然后连任、连任,在那纯真的年代连任。罗斯福也是我能想到的最后一位还抽烟斗的总统,所有布鲁克林的时髦人士都该把他当作偶像……他们的馅饼帽还远远没能形成个人标志。
《纽约时报》的下一棒: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时报》的作者编辑们并没有省略她的姓氏来凸现她的偶像地位——说起奥普拉,没有人会问“哪个奥普拉”。奥普拉已经深深植入了我们的意识之中。所以我提名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与之对战,因为他在1992年与人为本刊合写了一篇《意识问题》(The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我们也不是没有注意到:他还是DNA结构的发现者之一。
《纽约时报》第三棒: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美国恐怖小说家)。这家伙令我精神紧张,所以我派出阿尔·戈尔,他在2007年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个组合足以令否认全球变暖的人像冰山溶解一般精神崩溃。
《纽约时报》第四棒:玛丽-凯特·奥尔森(Mary-Kate Olsen),现任时装设计师,曾为知名电视明星奥尔森姐妹中的一员。我特意选了一对兄弟中的一员与她角逐:飞机的发明人之一奥威尔·莱特(Orville Wright),他在1914年为《科学美国人》撰写了《飞机的稳定性》(The Stability of Aeroplanes)一文。虽然名为奥威尔,但他与爆米花(美国有爆米花品牌Orville Redenbacher's)无关……如果不算上捷蓝航空公司(JetBlue flights)供应的那种“爆米花片”的话。
《纽约时报》第五棒:奥斯卡奖得主、人道主义者安吉丽娜·朱莉。我方选手:诺贝尔奖得主、人道主义者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她曾被墨索里尼赶出学术圈,在自家的实验室里继续研究。朱莉倒是应该在传记片里演一演她。
《纽约时报》第六棒:波诺(Bono),世界卫生的倡导者,摇滚之星。我方派出:比尔·盖茨,世界卫生的倡导者,宅男之星。
《纽约时报》第七棒:库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有人称他为当代马克·吐温。我方选手:马克·吐温。他在1870年为本刊撰写了一篇讽刺短文,主题是安装炉具之艰辛,文章这样开头:“我们已经不记得炉子发明的确切日期,反正已经有些年头了。”谁能说他不对?
《纽约时报》第八棒:马丁· 路德 ·金。这才算是文化偶像嘛。我的人选肯定让你们觉得匪夷所思:他就是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的助手托马斯·A·沃森(Thomas A. Watson)。沃森曾在1913年为本刊撰文,题为《电话工程的几位先驱》(Pioneers in Telephone Engineering)。他的名字也出现在了有史以来的第一通电话里,贝尔的那一声呼唤广为人知:“沃森先生,快过来帮帮我”——因为他忘记了他的两步验证密码。
最后《纽约时报》第九棒:威廉 · 霍华德 · 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唯一一个做过大法官又做过总统的人。为我们《科学美国人》压轴的,是1950年一篇文章的作者。文章的标题是《论引力的广义理论》,作者嘛,当然就是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唯一一个做过爱因斯坦的人。我看是我们赢了。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