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污染加速喜马拉雅冰川消融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地球 • 生命

印度污染加速喜马拉雅冰川消融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27日

2009年12月8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员徐柏青及其同事,联合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的气候专家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版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黑碳与西藏冰川的消融》(Black soot and the survival of Tibetan glaciers),用更多的证据支持了这样一个结论:印度洋上空的污染物加速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化。

 1.jpg

棕色云和黑碳

200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维拉巴德兰·拉马纳坦(Veerabhadran Ramanathan)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印度洋上空悬浮着一大片由煤灰、酸性物及其他有害悬浮颗粒物形成的云雾,这种所谓的南亚“棕色云”(Brown Cloud)吸收了更多阳光,加剧了亚洲地区气候变暖的趋势,特别是加快了喜马拉雅山冰川消融的速度。

现在,由徐柏青带领的一个课题组通过对青藏高原大范围冰芯的提取分析,揭示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雪冰中黑碳含量的变化。徐柏青介绍说:“采自不同地点的5根冰芯显示,喜马拉雅山脉自东向西雪冰中黑碳的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表明来自南亚的排放物很难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而是随印度季风自东向西传输进入青藏高原。”

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计算表明:过去20多年来,南亚棕色云将黑碳物质带至青藏高原东南部,对加剧冰川的融化有重要影响;随着冰川表面积雪的融化、黑碳在冰川表面的进一步积累,这种影响还会得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加强。

另一种迹象表明:冰芯中的黑碳含量呈现冬半年高、夏半年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南亚棕色云恰好也在每年的1~3月之间大规模出现。在徐柏青看来,黑碳和棕色云在季节性变化方面如此吻合,恐怕并非巧合。徐柏青说:“黑碳在冬季大量附在冰雪上,加快吸热,使冰雪在3、4月份就开始消融,而这并不是农牧业需水时期,这使原本就紧张的冰雪水资源大量浪费。”

徐柏青表示:“温室气体和大气棕色云团的综合作用,是过去50年中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有数据表明,1950年以来喜马拉雅山的气温每10年升高0.25℃,是全球变暖平均速度的2倍。印度能源暨资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塞义德·伊克巴勒·哈斯南(Syed Iqbal Hasnain)认为,其中一半是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所致,另一半则是木炭燃烧产生的黑碳所致——大量燃烧木炭被认为是南亚上空出现棕色云的原因之一。

大自然的“回报”来得十分迅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说:“过去40年里,高亚洲冰川面积减少了7%。青藏高原气候显著变暖,是导致冰川大范围退缩的主因。在降水减少地区,冰川退缩更为严重。”以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扎当冰川为例,过去30年间平均每年退缩10米,而2009年5~8月短短三个月内,冰川末端就退缩了近6米之多。

对于冰川退缩和消融,科研人员有着切身体会。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观测站站长康世昌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冰川越来越难爬了。”之所以越来越难爬,是因为冰川退缩加上冰川融化,造成许多冰裂缝面积扩大,而很多原来的固定路线也消失不见了。康世昌本人就在一次登山中失足跌入冰裂缝,幸亏随行的同事眼疾手快将他一把拽了出来。

 

扩张的湖水

更严重的后果是,冰川消融会带来湖水上涨,威胁当地居民。2004年夏,藏北那曲地区那曲县那么切乡的牧民,就亲眼目睹了奇怪的一幕:村子附近乃日平措和错鄂湖的湖水开始发疯一样上涨,不光漫过了原来的湖岸,还把周围大片的草场变成了一片泽国。有些牧户家的房地基也被水泡了,随之出现倒塌的危情。面对直逼过来的湖水,那么切乡200多户牧民不得不放弃自家的草场,迁移到其他地区。资料显示,目前乃日平措和错鄂两湖已经淹没了沿湖村庄近3万亩草地。

对于当地的老人来说,湖水上涨并不新鲜。过去70年来,那么切乡经历过三次地震,每一次都使湖面出现过上升。但对于海拔接近5,000米的那么切乡来说,湖水出现这么大规模的上涨绝对是头一遭,就连“明朝以来的史料和牧民的传说中,都未曾发现有类似的事情”, 那曲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江村旺扎说。

当地老人认为,这是“老天爷非常生气,所以变脸了”。那么切乡书记边巴扎西很理解这些老人,“老一辈人对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气候变化可以说出规律,但现在他们说不出来了,所以转而求助神灵。”根据他自己的分析,湖水上涨是因为“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地下冻土层软化等因素,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复杂地形,沿着地面薄弱的地方冒出来”。

至于整个那曲中西部地区,江村旺扎介绍说:“共有117个湖泊出现水位上涨,这里的6县(区)从1990年以来共淹没草场158万亩,有1,395户、6,610人被迫搬迁,现在仍有5,000多名牧民受到湖水上涨威胁,需要搬迁。”

身为那曲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的江村旺扎,或许无法左右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政要的决策,也无法阻挡从南亚源源不断飘落过来的黑碳,但他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主张,就是“要学会适应气候危机,把先进的技术和手段示范和推广到农牧户,使他们具备应对变化的生存能力”。

从2003年开始,江村旺扎与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所所长林而达合作,先对那曲地区的草地退化现状进行了遥感监测,又共同制定了那曲地区的草地生态功能区划。现在,他们又在一片250亩的退化草地上展开了对比试验:一半草场采用喷灌、补种等人工手段,另一半则围圈起来自然封育,以确定哪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恢复草场。

他们还将另一片试验草地划分为若干块,按周期进行羊群的轮牧,以估算藏北地区草地能够承载的牲畜数量,从而合理规划和引导当地的畜牧业。江村旺扎说:“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草地的生产力是多少,能够养活多少只牛羊,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他相信,他们最终能摸索出藏北高原适应气候变化的合理技术方案,然后在牧民中传播和推广。

 

更大的灾难

然而,受到威胁的,远不只是那么切乡那些被迫搬迁的牧民,甚至不仅仅局限于青藏高原。作为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源头,青藏高原的升温也会增加下游洪灾的威胁。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陈列庭和阎志新就提出,青藏高原的积雪可能影响来年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的降水。事实上,利用青藏高原积雪和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我国科学家曾成功预测了1998年的大洪水。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丹增顿珠表示,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同行“十分关注今年西藏地区的积雪状况”,经常会向他询问。

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青藏高原冰川的消融还会带来干旱。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曾估计,如果全球持续升温,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继续以当前的速度消退,到2035年,它的总面积可能从现在的50万平方公里缩减到10万平方公里,甚至很可能全部消失。等到被称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彻底消失,中国主要河流及东南亚部分河流周边的居民,不得不面临水源更加捉襟见肘的困境。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