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迷局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胆固醇迷局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28日

胆固醇迷局

只要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胆固醇水平,是否就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以前的答案是可以,但最近一些研究却为这个答案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撰文 弗朗西·迭普(Francie Diep) 翻译 贾明月

 

 

只要对自己的胆固醇水平稍有在意的人,就会知道胆固醇分两种,一种是“好”的——即HDL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另一种是“坏”的——即LDL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有研究表明,血液中HDL水平越高,LDL水平越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就越低。在美国,1/6的人胆固醇水平异常,他们可能总是希望,能找到一两种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以便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他们能找到吗?

过去三年中,两项大型临床实验的结果,给这些胆固醇水平异常的人带来了一个极不确定的未来: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LDL水平降低不一定会降低心脏病的发作风险;今年春天,另一项研究发现,HDL水平升高也不一定意味着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降低。

这些发现令人困惑,但并非意味着人们应该停止服用降胆固醇药物。不过,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危险的逻辑陷阱:人们常常认为,通过一些手段,在病人身上获得了正常的检测结果,就等于这个病人的健康恢复了。一方面,药物一般无法使病人完全恢复到正常情况;另一方面,心脏病和中风的发作涉及一系列生化过程,这些过程的发生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而仅仅改变某一个过程,不一定能解决整个问题。

 

好坏之分

尽管如此,根据两种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作用,科学家和医生还是认为,调整它们在人体内的水平可以预防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发生。尽管胆固醇分子因阻塞动脉而声名狼藉,但在人体内的很多关键成分中,它都是不可替代的组件,从细胞膜到性激素都与它有关。实际上,这种脂类物质对身体十分重要,因此为了便于胆固醇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进化出了数种机制来实现这个目的。就像油和水不相溶一样,脂质的胆固醇和主要成份为水的血液也不相溶,因此需要由一种保护性的运输工具来包裹胆固醇,然后带着它们在体内循环。两种最重要的运输工具是LDL(低密度脂蛋白)和HDL(高密度脂蛋白),前者将胆固醇输送到动脉壁,后者将它从动脉壁移除。HDL还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减少动脉的不良炎症反应。

1511807599648038.png

当LDL携带过多胆固醇在动脉内壁积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时,问题就出现了。多数情况下,斑块会稳定存在,不会立即导致健康问题,但它有时会突然“抽疯”,引起血栓。如果情况严重,血栓的存在使得血液无法向心脏或脑组织输送氧气,就会触发心脏病和中风。没有氧气,受累组织将坏死。

LDL水平高的人所形成的动脉斑块更易触发心脏病和中风。有些人患有一种名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的遗传病,因而LDL水平极高,完全无法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他们在三四十岁时心脏病就会发作,比一般人群的平均水平要早20~30年。而不需药物,就可一直维持正常胆固醇水平的人(每100毫升血液中的LDL水平低于100毫克,HDL胆固醇高于40毫克),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几率要小得多。

 

用药难题

上述所有证据都表明,胆固醇水平与心脏病风险有密切联系,这也难怪研究者,尤其是制药公司,会得出一个直白得有些草率的结论:任何能降低LDL水平并提高HDL水平的东西,比如药物或食物,都能降低心脏病风险。20世纪80年代,制药行业开始推出他汀类(statins)药物,这是一类包含多种子产品的降胆固醇药物,它们的工作机理是,抑制肝脏中一种负责合成胆固醇的酶的活性。临床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确实可以在高胆固醇人群中减少心脏病发作风险。但是,产生如此效果的,到底是药物的降胆固醇效应,还是药物对身体的其他影响——比如消炎作用(炎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也很高)?或者二者都有?

在某种程度上,只要他汀类药物还有用,就很少有人会考虑它们究竟如何起效。但他汀类并非适合所有人。有些人承受不了它们的副作用,比如肌肉痛和较少见的肝损伤;还有些人单靠服用他汀类无法把LDL降低到理想水平。此外,在服用药物后,LDL水平得到良好控制的人中,至少有1/5仍会发作心脏病或中风。“对这些人,我们该怎么办?”美国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心血管研究负责人克里斯蒂·巴兰坦(Christie Ballantyne)说。

因此从上世纪末起,科学家便开始寻找他汀类药物的补充药物。一种是可以降低LDL的其他药物,比如依泽替米(ezetimibe)。这种非他汀类药物也可降低LDL水平,在2002年通过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研究表明,依泽替米是通过一种完全不同于他汀类药物的分子途径来降低LDL水平。至少从理论上说,联合使用一种他汀类药物和依泽替米来降低LDL水平的效果,应该比单一应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的效果都明显。另一种是烟酸(niacin)等可以提高HDL水平的药物。烟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同依泽替米一样,它和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一种降低LDL,一种提高HDL,应该比单一用药好。

不过,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不管是依泽替米还是烟酸,都尚未经过严格检验,不知道它们是否真能降低特定人群的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几率。相对于验证一种药物降低LDL或提高HDL水平的效果,此类研究更为复杂,研究周期也更长。为了确定一种药物是否真能降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几率,研究者只能等待,直到有足够的受试患者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才能对服用了药物和未服用药物的患者进行有统计学意义的比较。

因此,临床医生曾非常急切地想知道,2008年一项名为ENHANCE的研究得到了怎样的结果——该研究比较了两组身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其中一组联合使用依泽替米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一种他汀类药物),另一组只使用辛伐他汀。最终结果让所有人吃惊:联合用药并没有什么效果,至少从动脉壁厚度来看是这样(血管壁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也是心脏病的一种可能指征)。而不得不提的是,相对于只服用辛伐他汀的患者,联合用药组患者的LDL水平确实下降得更多——平均下降量要多出51毫克每100毫升。

显然,上述结果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给研究人员带来了更多问题。LDL水平下降是否本来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只是由于依泽替米引起了某种拮抗效应,抵消了这种效果?降低LDL水平是否还像大多数人仍然认为的那么重要?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2013年揭晓,届时另一项研究的结果将会公布——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在降低受试者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上,联合使用依泽替米-他汀类药物,效果是否要好于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

最初,作为提升HDL水平的药物,烟酸的临床结果看似更有前景。在2009年的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在治疗心脏病的标准他汀疗法中,分别加入依泽替米和烟酸。结果发现,烟酸在降低受试者动脉壁厚度上,效果要比依泽替米好。综合这项研究和ENHANCE实验的结果,似乎可以看出烟酸比依泽替米更有前景。但在今年5月,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国家心肺与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NHLBI)叫停了烟酸的临床实验,因为研究者发现,联合服用烟酸和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脏病发作与中风风险的效果并不比“安慰剂+他汀类药物”好。

目前,英国牛津大学正在开展一项类似的研究,研究人员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了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以确定烟酸对心脏病和中风到底有没有效果。

 

药物之外

到目前为止,只有他汀类药物能有效、安全地降低高胆固醇人群患心脏病与中风的风险,但这类药物为何能成功,原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在美国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心血管医学部负责人史蒂文·尼森(Steven Nissen)看来,最近其他药物研究得到的令人失望的结果意味着:假如研究人员想要了解一种新药能否降低特定人群的心脏病发作率,他们必须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以监测该人群中发作心脏病的患者数量。“改变一个生化指标并不等同于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况。”尼森说。尽管医生与患者并不愿意面对这种情况,但心血管疾病有着复杂的原因,改变一两个致病因素不一定能确保恢复健康。同时,贝勒医学院的巴兰坦说,如果医生同意,除了服用处方药,心脏病发作与中风风险较高的人还应该采取锻炼等其他辅助措施(如果医生认可的话),并且注意自己的饮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