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雨人”的大脑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扫描“雨人”的大脑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28日

金·皮克拥有人类历史上最不寻常的记忆能力之一。在能够解释他的才智之前、我们不能自称了解人类的认识能力

1887年,英国学者J·兰格登·唐恩(J.Langdon Down)第一次详细描述了“学者综合征”(savant syndrome)。在为这种综合征命名时,唐恩提到了它和惊人记忆力之间的联系,并用一位对《罗马帝国衰亡史》倒背如流的患者来说明。从那以后,“白痴学者”的天才记忆,似乎总是和音乐、艺术或数学等特殊领域联系在一起。不过金·皮克(Kim.Peek)是个例外,对这位54岁的男子来说,不寻常的记忆,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一项技能。因此,他被朋友们称为“金计算机”(Kim puter)。

事实上,金·皮克能像搜索引擎查找互联网的资料那样,很快从他的智力库中提取出事实资料。他曾在85分钟之内阅读完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的《猎杀红十月号》,四个月后,当问及这本书时,他能说出书中俄罗斯无线电报务员的名字,他甚至能一字不漏地背诵描述这个人物的若干段落。在他刚出生18个月时,别人读书给他听,他就能记住。现在,他已熟记了9000本书的内容。金·皮克阅读一页书只需要8到10秒,然后他会将已经记住的书倒置在书架上——这说明这本书已经被存进他的智力“硬盘”。

金·皮克的记忆专长至少包括15个领域:世界和美国历史、体育运动、电影、地理学、空间研究计划、男女演员、《圣经》、教会史、文学、莎士比亚和古典音乐。他准确地知道美国各个地区的区号和邮政编码,以及当地的电视台;他记得电话簿前面的地图,并能提供美国各个主要城市市内或其中任意两座城市之间的交通指南——类似于雅虎提供的那种;他能辨认数百种古典音乐作品,知道它们创作和首次演出的时间、地点,并能说出作者姓名和传记中的许多细节甚至能详述该音乐作品的曲式和音调。更有意思的是,进入中年之后,金·皮克似乎正在培养一种新的技能——以前,他只是谈论音乐,而过去两年内,他一直在学习演奏音乐。

金·皮克也存在一些严重的发育失衡问题:他走路时步态倾斜,无法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甚至不会扣衣服的扣子。在抽象思维方面,他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几乎所有的“白痴学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些症状。但另一方面,他出类拔萃的记忆力,又使很多比他聪明的人都自愧不如。最近,当一位来访者说出自己的生日:1956年3月31日时,金·皮克立即指出那天是复活节星期六,前后甚至不到1秒钟。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为什么某些技能,包括令人瞠目结舌的日历计算技能(总是需要庞大的记忆存储),在“白痴学者”中普遍存在?

科学家们通过对金·皮克的大脑扫描图像研究,发现其大脑结构与常人有很大不同。目前,这些发现还不能直接和他异乎寻常的技能联系起来,不过脑部显影技术的新突破,不仅能绘制出大脑的结构,还能描述它的功能,可以更好帮助我们解开这些谜题。同时,我们认为更有意义的是,金·皮克这样的人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他为我们了解“学者综合征”、了解这种特殊才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窗口。如果我们不能解释金·皮克的智力之谜,也就不能说已经完全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不寻常的大脑

金·皮克生于1951年11月1日——他将告诉你,那是一个星期天。他有一个硕大的脑袋,脑袋后面有—个脑突出:—个棒球大小的“水疱”。虽然现在这个“水疱”已经自动消散了,但其他大脑仍然与常人不同,其中包括—个变形的小脑。我们中的一位(克里斯滕森)于1988年给金·皮克进行了第一次核磁共振成像的脑扫描,并且一直跟踪他的发展情况。

这种小脑的发现,可以解释金·皮克在动作协调和灵活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过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缺少胼胝体,即—个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相当大的柄状神经组织。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缺陷的成因,因为它虽然极为少见,却并非总是伴随着功能性障碍。目前,已经发现有些人缺少这种结构,但是几乎从未察觉到任何问题。胼胝体被切断的成年人中(这种手术通常用于阻止癫痫发作,防止从—个脑半球蔓延到另—个脑半球),已经出现了—种特有的“裂脑”综合征——这些患者大脑的左右半球被相互隔离,几乎各自为政。

扫描雨人大脑 1.png

那些出生时就没有胼胝体的人,似乎在两个脑半球之间建立起了—些不为人知的交流渠道。或许这些结构允许两个脑半球在某些方面将独立的功能合二为—进行工作。如果是这样,那么金·皮克的某些才能就可以归功于这种异常。不管怎么样,—些缺少胼胝体的人并未出现残障,而另一些人还拥有“白痴学者”的能力,这使得胼胝体的作用没有原本想象的那么清楚。神经学家因此开玩笑说,胼胝体只有两个可以确认的功能,那就是扩散癫痫发作和使大脑连为一体。

按照理论推断,金·皮克的大脑左半球所表现出的异常,是在许多“白痴学者”中发现的—种典型模式。更重要的是’男性较之女性更有可能表现出“学者综合征”,出现诵读困难、口吃、语言表达迟缓和自闭症。这或者可以用左半球损伤来解释:一方面,男性胚胎具有—种较高水平的循环睾丸素,睾丸素可能对脑组织的发育有害,而左半球的发育较之右半球更缓慢,因而受伤害的时间更长;另—方面,还有许多“后天学者综合征”的报告案例也都支持左半脑损伤的作用。在这些案例中,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在左半球受到损伤之后,会突然表现出—些“白痴学者”的特征。

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呢?一种可能,是当左半脑无法正常工作时,右半脑通过发展—些新技能,或者加强一些通常被指定为其他用途的组织来进行补偿;另一种可能,则是对左半脑的伤害,只不过让—些潜伏在右半脑的技能显现了出来,即—种被人们称之为从优势左半球的“暴政”下解放出来的现象。

1988年,金·皮克接受了心理测验。他的IQ综合得分为87分,但文字和操作测验的变化很大,其中一些得分属于智力优秀范围,另一些又属于智力低下范围。最后,这次心理测试得出的结论是:“金·皮克的IQ鉴定并非是对他智能的正确描述。”随后,在心理领域,针对“综合智力”和“多重智力”的争论非常激烈。我们认为金·皮克案例支持后一种观点。

金·皮克的全面诊断为“发育性障碍(除非另有说明)”,而不是“自闭性障碍”。事实上,虽然较之任何其他单一障碍而言,自闭症与“学者综合征”的联系更为常见,但并非所有“白痴学者”都患有自闭症——这种概率大约是50%,金·皮克自己就爽快开朗,相当讨人喜欢。要想全面发展“白痴学者”的技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似乎就是培养对上述各领域的强烈兴趣。

记忆与音乐

在金·皮克案例中,这些兴趣全都始于死记硬背,而后才发展到更多领域。虽然他的抽象或概念思考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不能解释许多平常的谚语格言,但是他能充分理解已经记住的大部分资料,这在“白痴学者”中是不寻常的。对于种没有理解就能记住大量词汇的能力,19世纪的学者唐恩创造了“文字黏合”这个有趣短语来描述。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研究生莎拉·帕克(Sarah Parker)的说法更为生动,在介绍一位名叫戈登(Gordon)的白痴学者时,她说拥有一座砖窑并不能使人成为“砖瓦匠”。金·皮克不仅拥有一座大砖窑,而且他还在所选择的专长范围内成为了一名引人注目的、富有创造力并且多才多艺的“名词砖瓦匠”。

有时,金·皮克对一些问题或题目的回答相当具体而朴实。一次在餐厅,父亲要他“压低嗓门”,坐在椅子上的金·皮克便将身体向下滑,使他喉头的位置降低。而在其他一些场合,他的回答却相当机灵。一次,别人问及关于亚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时,他回答说:“西北正街227号——威尔的住所,他只在那里呆了一晚,第二天他就发表了演说。”金·皮克并不想开玩笑,但是当询问他的人哈哈大笑时,他明白了笑的含意。从此以后,他就为达到幽默的目的和效果而故意一再地重复这种行为。

金·皮克还有一种不可否认的能力,可以在事物之间建立起巧妙的联系。有位姓名首字母为O.C.的慈善家主办了一场莎士比亚戏剧节,却因为得了喉炎而无法致感谢词。金·皮克也参加了这个活动,作为一名莎士比亚迷,金·皮克像莎士比亚一样极爱使用双关语,于是他俏皮地说:“O.C.你能说吗?”

对原来死记硬背资料的创造性使用,可以被看成是音乐家的即兴演奏。金·皮克思维非常敏捷,以至于别人很难跟得上他天马行空的联想,他应答时表现得似乎总是比听者快两三步。

金·皮克的白痴学者技能最近已经在一个令人吃惊的新领域里表现出来了。2002年他遇见了艾普丽尔·格里南(April Groan),格里南是麦克凯音乐图书馆负责人和犹他大学音乐教授。在她的帮助下,金·皮克不久就开始弹钢琴,并通过弹奏一些音乐作品段落来加强他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他弹奏其庞大智力库中所搜索到的许多音乐作品。金·皮克还拥有对乐曲音高的令人吃惊的长期记忆,记得每一部音乐作品的原始音调高低。

扫描雨人大脑 2.png

他熟悉传统管弦交响乐团的全部乐器,并且能轻而易举地识别每种乐器所演奏段落的音色。例如,他指挥演奏贝德里奇·斯美塔那的管弦乐交响诗《伏尔塔瓦河》时,他用左手指挥乐团将长笛和单簧管和巴松管加入主旋律,接着用右手指挥将主旋律简化为单个声部的音调,接着再转为三度和音(其左手仍继续按照乐谱中所规定的那样指挥)。他充分理解音乐的风格,通过评价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推断作曲家可能是谁,便能识别出先前从未听过的一些作品的创作者。

虽然金·皮克身体依然笨拙,但是他的手却变得越来越灵巧。当他坐在钢琴前,他可弹奏出他需要的音乐作品,演唱有趣的段落或描述这段音乐作品,从—种方式自然而然地转换到另一种方式。金·皮克也同样注意节奏,用右手轻轻拍打自己的胸口,或者在演奏时用右脚打拍子。

格里南是—位研究莫扎特的学者,她说:“金·皮克对音乐有相当的认识。他记得自己所听过的音乐作品的每—个细节——在许多情况下仅仅听过一次,而且是在40多年前的事”——这个能力令人惊讶。他在数据库中存放的音乐作品、作曲家传记、历史事件、电影配乐和数千种事实资料之间建立的这些联系显示出强大的智能。”她甚至将他与莫扎特进行比较,莫扎特也有—个硕大的脑袋,迷恋节拍并且缺乏社交技巧。她迫切想知道金·皮克是否学过作曲。

《雨人》放映后的生活

1984年,一次偶然的相遇使金·皮克不寻常的记忆能力引起了作家巴里·莫罗(Barry Morrow)的注意,并激起他创作《雨人》剧本的冲动,该剧本的主角雷蒙·巴比特是一位白痴学者,他是由达斯丁·霍夫曼(DustinHoffman)扮演的。这部电影完全是虚构的,并非是讲述金·皮克的生活故事,甚至连剧情大纲也和他的生活不—样。但是在—个引人注意的镜头中,雷蒙德在很短时间里就心算出一些平方根,而他的兄弟查理则说:“他应该为美国航空航天局之类的机构工作。”对于金·皮克来说,这也是很可能发生的。

美国航空航天局已打算制作一个高分辨率的金·皮克大脑结构三维解剖学模型。美国航空航天局生物成像技术中心主任理查德·巴依尔将该研究项目称为是一个更大规模研究计划的—部分,该计划将综合来自尽可能大的脑区图像数据——而且那就是为什么金·皮克与众不同的大脑具有特殊价值的原因所在。这些静态的和动态的数据能够使调研人员定位和识别伴随思想行为同时发生的大脑变化。美国航空航天局希望这个精细的系统能帮助医生解释尚不完善的超声波成像系统的输出结果,目前这是唯一一种能送入太空并用于监测宇航员的系统。

《雨人》的拍摄和该电影后来的成功成为金·皮克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已经开始了隐居生活,当有客人来时他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后来他在与电影摄制者的接触中获得信心,并且,该电影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很好的名声,这些都鼓舞了金·皮克和他的父亲弗兰·皮克与许多观众一起分享他的才华。他们热心参与帮助残疾人的公益活动,与260多万人一起分享着他们的故事。

我们认为金·皮克的转变具有普遍适用性。科学家们对于健康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病理学的研究,而对于正常记忆来说,大部分的了解肯定也将出自于对特殊或异常记忆的研究。与此同时,我们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那就是应该关心具有某种白痴学者技能的其他人的特殊需要。我们建议家庭和其他监护人“培养这种才能”,不是将这类技能当成不重要的东西抛弃掉,而是将它们作为—种工具,用以加强白痴学者与其他人的联系和减轻这种残疾所带来的影响。这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因为残疾和缺陷仍然需要许多奉献、耐心和努力工作——正如金·皮克的父亲一样。他的例子,也给我们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示范。

对学者综合征的进一步探索,将提供给我们一些科学启示和一些极为引人入胜的故事。金·皮克充分证明了他在这两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