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出答案
撰文 高涌泉
约翰·惠勒(John Wheeler)何许人也?20世纪理论物理学大师,2008年4月过世,享年96岁。《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等媒体都刊登了长篇讣闻,列举出惠勒的几项功绩:1939年,他和玻尔首先用原子核液滴模型来解释核裂变;他振兴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说,惠勒“找回了广义相对论的活力,把它变成了实验科学,把广义相对论从数学家手中夺了回来”)];他是“黑洞”这个词的命名者;他与两位学生写了一本广义相对论经典教科书《重力论》(Gravitation);他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近40年,是理查德·费曼与另外数十位一流理论物理学者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
惠勒的同事与学生都说他点子很多,而且很多点子初闻之下不甚正经。然而,不少人却曾受益于惠勒的疯点子,费曼就在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演讲中供认“偷”过惠勒的点子:他还是研究生时,惠勒曾很兴奋地打电话告诉他,正电子(电子的反粒子)只不过是电子逆着时间而行罢了,这个疯点子后来让费曼在研究量子电动力学时简化了计算法则,发明了著名的“费曼图”。因此费曼说:“如果你将惠勒的疯点子打开来,常会发现核心是非常深奥的真理。”
我无缘见惠勒一面,但常翻阅他的《重力论》(这本书厚达1200多页,像是电话簿),也常在上课时和学生分享惠勒的智慧。惠勒爱用两句话“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及“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来阐明广义相对论的意义,这两句话清楚生动,一听过没人忘得了,不是内行人讲不出来。
然而,惠勒还有更精采的格言,我最喜欢的是他自称为“惠勒第一守则”(Wheeler’ s First Moral Principle)的“只有在你已经知道答案之后,才可以去做计算” (Never make a calculation until you know the answer) 。但这句话在表面上是不通的,因为我们做计算的目的就在于求得答案,不计算怎么会知道答案?但如果已经知道了答案,那又何必再去计算!惠勒这句疯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惠勒在他与埃德温·泰勒(Edwin Taylor)所著的《时空物理》(Spacetime Physics)中,进一步解释了这个原则:在每个计算之前,必先预估一下;在每个演算之前,必先试着用简单的物理论证(对称!不变性!守恒律!)猜一猜答案。惠勒鼓励学生:“不要怕猜,因为你不须把你的猜测讲出来,别人不必知道你猜了什么,所以很快地以你的直觉猜一下;如果你猜对了,便会增强物理直觉,如果猜错了,你还可以吃惊一下。不管怎样,这么做是比较好玩的!”
虽然惠勒是针对做习题的学生提出这项守则,但事实上,从事一线研究的人更需要采纳惠勒的箴言:当你完成了一项研究上的复杂计算之后,在没有已知的标准答案可以比较的情况下,你如何确定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当然,除非你有同伴帮助核查计算,否则不可能百分之百确认答案无误。不过,如果你可以先根据已知物理定律去猜测什么是合理的答案,而计算结果与猜测相符,你对于答案的信心就会大幅提高。万一答案与预期相违,那就更棒了,因为你要么可以因此找出哪里算错了,要么发现自己猜错了而更正原本错误的观念,甚至可能发现已知物理定律出错而名垂青史。
遵循惠勒第一守则的困难之处在于,猜测这一步骤,如果没有深刻的物理观念或充分的物理知识,猜测根本无从下手。反之,一流高手凭借过人的物理观念与经验,常常可以不经计算就“猜”出正确的答案。夸克模型的创立者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半开玩笑地将这种“写下问题,然后看着它努力地想,然后写下答案”的解题方法称为“费曼法”(Feynman’s methods)。费曼是惠勒最好的学生,必然熟知惠勒第一守则,所以盖尔曼的“费曼法”或许应更名为“惠勒法”。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