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难民逃往何方
作者 阿历克斯·德谢尔宾(Alex de Sherbinin)
科科·沃纳(Koko Warner)
查尔斯·埃尔哈特(Charles Ehrhart)
翻译 闵庆文
徐远涛
史媛媛
自从有记录以来,因气候变化导致的人口迁移一直在塑造着人类文明。4 000年前,迦南地区(地中海东岸与约旦河之间的地区,包括今日以色列、约旦及埃及北部的一部分)发生了一场持续干旱,并引发大规模饥荒,逼迫雅各(Jacob)和他的儿子们迁往埃及,为摩西 (Moses)后来领导的著名的出埃及记设定了故事背景;三千年后,长期干旱和放牧地的缺乏使蒙古大军走出中亚,向西迁移,远征欧洲,在那里和欧洲人通婚并最终定居下来;20世纪的美国,沙尘暴、干旱和糟糕的土地管理政策导致的生态灾难使中西部的350万人流离失所。
这些古老的故事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正进入一个因为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排放而导致的极端气候变化时代。其中可预测的变化包括:降雨变化率更大、极端事件(如旱灾和洪水)更频繁、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温度及降水量的长期变化——任何一种灾害都能够破坏供给我们基本需求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在当今人口如此密集的情况下,由于气候原因而被迫离开家园的人口数量将空前增加。
目前,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由于海平面的上升而遭受威胁的一些低洼岛国。在某些气候变化情景中,到本世纪末,全球38个岛国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会消失。然而,这些岛国居民面临的问题只能说是冰山一角。仅在印度,如果海平面上升一米,就将有4000万人流离失所。不幸的是,在南亚,海平面上升不是唯一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威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阿瑟·M·格林(Arthur M. Greene)和安德鲁·罗伯逊(Andrew Robertson)开发的模型暗示,季风降雨总量增加而降雨天数减少,意味着更高强度的降雨会集中出现在更短的时间里。河流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由冬季积雪减少和冰川收缩引起)将影响几亿亚洲农民的生计,也将影响几亿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
了解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全部影响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但是由气候变化导致的灾难增加已是事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加了42%,其中与气候有关的灾害已经从50%上升到了82%。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和境内流离失所监控中心(Intern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Center)估计,2008年因气候灾难而背井离乡的人数达2000万,是暴力冲突所致迁移人数的4倍多。
由气候变化导致的人口迁移可能会成为国际社会人道主义未来几十年面临的最重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已经开始人口迁徙的地区,找到一些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进而提供了一个对于未来的感性认识。我们首先考查了莫桑比克,这是一个灾难性洪水和周期性干旱同时存在的地方,这让当地的农民进退两难;然后是湄公河三角洲,洪水一直都是三角洲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的洪水规模已经超出历史水平,并且当地还面临着海平面上升导致耕地大量损失的问题;最后是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热带风暴和飓风致使数千人流离失所,而干旱也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长期性的威胁。
试图预测灾害的程度、起因以及移民迁移的时间是不明智的,我们不会这样做。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这些案例,分析大量难民产生的源头,进而提出一些国际性和区域性的计划来帮助这些被迫背井离乡的人们。
材料中我们提出的论据均来自于欧洲委员会环境变化和被迫移民方案项目(EACH-FOR)——一个关于环境引发人口迁移的全球性研究项目。文中的绘图工作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的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CIESIN)完成的。
莫桑比克
雪上加霜
莫桑比克,一个面积79.9万平方千米的国家,位于非洲东海岸坦桑尼亚以南,南非以北。历史上,莫桑比克曾有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运动,政府资助的重新定居计划源于该国过去的政治动荡和1992年结束的长达16年的内战。内战期间,有500多万人背井离乡。战争结束后的4年内,170多万莫桑比克人从马拉维、津巴布韦、斯威士兰、赞比亚、南非和坦桑尼亚回到自己的祖国。
虽然内战已经远离,但是一个新的危机正困扰着莫桑比克。在赞西比河和林波波河流域,2000年、2001年和2007年的三场洪灾使几十万人流离失所。仅2007年的洪水就让10多万人无家可归,其中一半人被疏散到临时安置中心。2007年,在那次洪水退却后不久,飓风“法维奥”让赞比西河又一次泛滥。这场洪水使灾民失去了家园,难以维持生计,缺乏医疗设施和安全饮用水,卫生条件也很差。重重打击极大地影响了这个国家的恢复能力,因为许多人有限的资产已经被一扫而空。
在2001年洪灾后的几年中,政府鼓励居民永久性迁出危险的洪泛区,还在基础设施方面提供了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工作换援助方案。居民自行购买砖块,政府承诺支付其他的建筑材料,并提供技术支持。EACH-FOR项目的马克·施塔尔(Mark Stal)走访了生活在安置中心的居民,这些居民指出,十年之前,他们会周期性地搬出洪漫滩以避开洪水,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永久搬迁。
莫桑比克在2007年同时遭受了洪水和干旱——赞西比河在北方洪水泛滥的时候,南部地区却在遭受旱灾,这真是一个辛辣的讽刺。气候模型表明:北方的降水量将会持续增加,而与此同时,南方的降水量却会减少。影响灾害范围的核心因素将是降水发生的间隔时间和强度,进一步恶化只会导致此类洪灾在未来十年内不断持续发生。不幸的是,由于气候在干旱和洪灾之间不断摆动,导致莫桑比克这样的国家受到越来越难预测的气候格局的摆布。
那些已经重新安置的人仍然非常依赖政府和国际援助,因为他们移居的地区严重缺乏能让他们实现自给自足的基础设施,例如学校和医院。颗粒无收已是一种常态。专家和受访者认为,如果没有外界的人道主义援助,人们可能需要更长距离的迁移,甚至跨越国界。主要的目的地很可能是马普托(莫桑比克首都)和南非,因为其他城市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前景也并不乐观。
湄公河三角洲
海平面不断上升
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人口达1800万,占越南总人口的22%。这里有越南40%的耕地,生产总值占越南国民生产总值的1/4以上。这里的居民种植的水稻占越南全国的一半以上,鱼虾捕捞量占全国的60%,水果产量占全国的80%。
所有这一切正在受到威胁。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的绘图显示,海平面上升1米,就会导致700多万湄公河三角洲居民无家可归;上升2米,将使1 400多万人流离失所,占到三角洲地区总人口的一半,就连胡志明市都会有部分地区被海水淹没。(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本世纪海平面上升2米不太可能发生,但是气候突变可能产生“引爆点”,格林兰岛的陆地冰川和南极西部冰架的融化速度大大加快。到2100年,海平面或许会上升2米。)
自古以来,洪水一直在中南半岛的经济和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湄公河三角洲一路延伸到柬埔寨,洪水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依靠洪水的周期性规律从事生产。但这是有限度的——0.5米到3米的洪水高度带来的河漫滩是正常洪水季节性变化的一部分,刚好能被当地农民所用。这些洪水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好洪水”。更大的洪水则考验着居民的应对能力,经常会给当地生计带来惨重影响。
在最近的几十年,超过4米的特大洪水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EACH-FOR项目的奥利维·邓恩(Olivia Dun)对柬埔寨金边三角洲的一些难民进行了采访。其中有人说:“洪水有时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来到这里寻找新的生活。”另外也有人表示:“我家有农田,但近年来洪水发生非常频繁,农作物的收成很不稳定。”
气候变化已经结合了现有的自然灾害,再加上越南及其上游国家的迅速工业化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将越南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推向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在环境压力面前,湄公河三角洲的居民运用不同的方式来适应这一状况。采用移民方式的人一般都倾向于移居城市,那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越南政府已经启动了一个名为“与洪水相伴”的项目。作为项目的一部分,政府鼓励稻农从事水产养殖,在封闭的池塘中饲养鱼和小虾。在安江省湄公河主要的干流沿线,这一项目还帮助人们搬离这条河流。安江省已经有大约2万人确定要在2020年被重新安置。那些预定要被重新安置的人一般都没有土地,如果遭遇洪水或山崩导致房屋倒塌就将无处可去,而且这些人非常贫穷,无法移居到城镇。对于这些人来说,家人、朋友、雇主等社会网络为他们的生计提供了关键一环,因为他们的劳动大部分是以天为单位的雇佣关系。虽然规划的“住宅区”一般都在离这些难民原住地1英里(约1.6千米)以内的地方,但这种安置仍会破坏这种社会网络。
墨西哥和中美洲
致命的风暴
严重的旱情
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有近1 000万农民,大多都依靠在陡峭山坡上种植传统农作物(例如玉米,豆类和南瓜)来勉强满足最基本需求。像其他任何地区的农民一样,他们需要适当的雨水。如果雨量过少,植物会枯萎死亡;如果单次降雨量过多,雨水会将泥土冲走,同时带走他们辛苦种植的农作物,摧毁生计。
有时干旱和飓风会出现在同一年。2001年7月,洪都拉斯遭受了一次旱灾,25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几个月后一场热带风暴又席卷了整个国家。
许多农民已经觉得生活非常艰难,被迫往北迁移;绝大部分迁移到美国和加拿大的移民都来自墨西哥和中美洲贫穷的农村地区。土地耗竭、土壤流失、滥砍森林以及失业都是导致迁移的因素,当然还有北方工资的不断上涨,而气候的因素使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在墨西哥的特拉斯卡拉州, EACH-FOR项目的斯特凡·阿尔舍(Stefan Alscher)发现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自由化和降雨量减少使农民收入降低,迫使一些人离开家乡。在采访当地居民时,一位农民说,迁移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我的祖父、父亲和我一直都在这片土地上耕作,但世道已经变了…… 现在降雨来得越来越晚了,所以我们的产量也减少了。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离开这里(移居美国),至少得离开一阵子。”
在墨西哥特拉斯卡拉州,气候变化预计将导致降雨量减少10%~20%。与其他地区相比,特拉斯卡拉还算比较幸运。这一地区的大多数灌溉设施都在沿岸平原地区,比如哈里斯科州和锡那罗亚洲,这些都是农作物主产区,占到墨西哥农业生产总值的18%。但是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数据,到2080年,这些州的供水量或许会减少25%~50%,这一变化将可能使该地区变成荒地。
然而,干旱并不是该地区面临的唯一问题。气候学家预计在这个世纪接下来的时间里,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将更加频繁地遭受热带风暴的袭击。过去的经历会让我们对未来会发生什么有一个初步认识。1998年的飓风“米奇”,是两百多年来最致命的一次大西洋热带风暴,造成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11 000多人死亡和数十亿美元经济损失。2007年的热带风暴“诺埃尔”引发的洪灾,淹没了塔巴斯哥州80%的土地,导致50万人无家可归。在过去,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迁移通常都是短期的、小范围地区的,但是现在,更加频繁的极端事件或许会促使一些人放弃家园,迁移到其他好一点的地方去。
解决的方案还难以确定。在农业区,人们很久以前就开始采用季节性的迁移作为一种应对策略。意识到未来的难民和过去一样,很可能是迁往美国和加拿大,那里的政策制定者或许应该考虑根据旱灾和洪灾这些气候灾害颁发临时工作签证。这些移民寄回家的钱能够帮助当地经济更快复苏,帮助各个农户更好克服困难。至于更长远的规划,行政规划者需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帮助依靠雨水种植农作物的农民转变他们的生产方式。
气候变化导致的移民问题将成为21世纪人道主义面临的最大挑战。当人们被迫背井离乡(不管是由于海平面上升还是气候极端事件),国际社会都需要提供合理的保障措施,确保这种迁移活动的有序和平稳,确保人权得到应有的尊重,确保这些灾民对自己的未来拥有话语权。我们现在就必须做好准备,采取行动,迎接挑战的到来。我强烈要求国际社会能够遵循以下几点:
● 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到安全水平以下。
● 投资灾难风险管理,该举措在减少大规模迁移的可能性方面已经显现了成效。
● 认识到一些迁移将是不可避免的,建立国家和国际性的安置战略。
● 建立有约束力的公约,确保安置资金能够到达那些最需要它的居民手中。
● 加强国际组织的建设,以保护那些由于气候变化而被迫迁移的居民享有应有的权利。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