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乔布斯
“幸存者偏差”是如何扭曲现实的?
撰文 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 翻译 红猪
最近买下一辆车时,我惊讶地发现领到的车牌号是6NWL485。这么特殊的组合,我得到它的概率是多少?在领到它之前,概率是175 760 000分之一。即分母是263×104,其中26 代表字母表上所有字母的个数,3 代表字母在这个组合中出现过3 次;其中10 代表十进制中所有记数符号的个数,4 代表数字在这个组合中出现过4 次。然而在我领到车牌之后,它的概率却变成了1,也就是百分之百。
这就是波莫纳学院的经济学家加里·史密斯(Gary Smith)所说的“幸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他在那本充满洞见的著作《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中,列举了许多和统计学有关的认知偏差,幸存者偏差就是其中之一。史密斯用扑克牌举例:假设你在一副牌中抽到了梅花3、梅花8、方块8、红桃Q和黑桃K,这个特定组合的概率大约是300万分之一。但是,史密斯又指出:“在我看到这5张牌之后,它们出现的概率就变成了1,而不是300万分之一。”
仔细想想,这个结论其实显而易见,但我们大多数人却时常被幸存者偏差蒙蔽。就以机场书报亭里林林总总的商业书籍为例。史密斯分析了这类别中的两本畅销书。一本是2001年的《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销量超过400万本),作者吉姆·科林斯(Jim Collins)在1 435家企业中挑出了11家公司,这些公司在过去40年中的股票业绩都超越了平均水平。科林斯总结了这些公司的共同特征,在他看来,就是这些特征成就了它们的辉煌。然而史密斯指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研究之初先列一张企业名单,再“采用可信的标准,选出11家预计会出类拔萃的企业。这些标准的实施必须客观,不能偷偷参考企业在其后40年中的表现。要是先观察了企业的实际表现,再预测哪些会发展得更好,既不公平,也无意义。那不是预测,而是历史”。史密斯接着指出,从书出版的2001年到2012年,科林斯选出的11家“优秀”企业的表现还不如市场总体水平,这只能说这种事后分析简直是大错特错。
史密斯还在1982年出版的《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销量超过300万本)中发现了同样的错误。作者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和罗伯特·沃特曼(Robert Waterman)同样归纳了43家“优质”企业的8个共性。可是史密斯却指出,这43家企业有35家已经上市,然而自《追求卓越》一书出版至今,其中有20家的表现都不如市场平均水平。
幸存者偏差也体现在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为乔布斯撰写的那部畅销传记里。当读者迫不及待地在书中寻找这位变幻无常的天才的成功之道时,他们看到的其实就是幸存者偏差:想成为下一个乔布斯、创立下一个苹果吗?那就退出大学,和朋友在你父母家的车库里成立一家公司吧。而现实中有多少人模仿了乔布斯的做法,最后却失败的,谁知道呢?现在还没有人为他们立传、写下他们失败的故事。风险投资家倒是掌握了这些车库新锐飞黄腾达的概率,不过他们也有他们的幸存者偏差。
戴维·考恩(David Cowan)就职于美国贝赛摩尔风险投资公司(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他在一封电邮中对我说:“车库创业者们想要跨过美国1%的财富门槛,他们的门路不外乎募集风险投资,然后要么到股市上首次公开募股(IPO),要么接受另外一家公司的收购。要是他们的车库坐落在硅谷,还能向15家风投推销自己,但是风投每投一笔钱,都要比较200家公司的申请,所以大约13家新兴公司里只有一家能拿到风投。而且在那之后,它们还要经历层层筛选。”
根据美国国家风险资本协会(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搜集并在网站上公布的数字,在去年这样的典型创业年里,共有1 334家新兴企业获得了投资,但其中只有13%得到了IPO的机会(81家),或者以可观的价格被其他公司收购(95家)。也就是说,在每一个致富的创业者背后,都有100个创业者始终走不出那间乱糟糟的车库。
能在统计中胜出的,都是凤毛麟角。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