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修复之路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DNA修复之路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06日

每天人体受到的紫外线辐射,接触到的自由基和其他致癌物质都会对我们的DNA造成损伤,但哪怕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侵袭,DNA分子自身也是不稳定的。细胞的基因组每天都会产生数千次自发变化。不仅如此,细胞分裂时DNA的复制也会产生错误,而每天人体里这样的过程都会发生几百万次。

前沿- 诺贝尔化学奖-托马斯·林达尔 1.jpg

为什么经历如此动荡的DNA不会在人体内产生乱七八糟的生化现象呢?这是因为一系列分子系统时刻监视并修复着DNA。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正是颁给了在分子层面上研究这种DNA修复机制的三位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Tomas Lindahl)、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以及阿奇兹·桑贾尔(Aziz Sancar)获奖。

20世纪70年代早期,科学界一直认为DNA是极其稳定的分子,但托马斯·林达尔发现,DNA是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的,而如果这种改变得不到修复,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会存在了。在此基础上,他发现了DNA的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机制,这种机制得以防止DNA土崩瓦解。

阿齐兹·桑贾尔发现了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机制,该机制帮助细胞修复紫外线对DNA产生的影响。在有些人当中,这种机制存在天生缺陷,因此一旦暴露在阳光下就会得皮肤癌。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还可以用来纠正由其他诱变因素带来的缺陷。

保罗·莫德里奇则发现了在DNA复制过程中,细胞纠正复制错误的机制。这种机制称为“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可以将DNA复制过程中的出错频率减少到千分之一。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让人类对活细胞机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