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的危险:脊髓灰质炎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潜伏的危险:脊髓灰质炎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16日

在过去的十年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活动就如同打地鼠游戏一般,每次眼看这种病毒就要绝迹了,它又会在新的地区冒出来。现在,随着消失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再次在我们周围出现,另一个潜伏的威胁或许就藏在那些不易发觉的感染源中。

脊髓灰质炎病毒最新的据点是一些被称为“慢性排菌者”(chronic excreter)的人群。这些人由于免疫系统不健全,当他们在幼年吞服口服疫苗时,疫苗中的弱化病毒能够在他们体内继续存活繁殖数年,并通过肠道和上呼吸道排出体外。健康的儿童在服用疫苗后,会产生能阻断病毒繁殖的抗体,从而对该病毒的感染产生免疫力。但是慢性排菌者无法完成这个免疫过程,反而会不断地产生活病毒。口服疫苗中的弱化病毒能够通过基因突变,重新具备野生病毒的致病力,造成感染者瘫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对这种状况开始有了更广泛的认识,这些发现也让研究人员倍感惊讶。

sa0813Adva01.jpg

菲利普·迈纳(Philip Minor)是英国国家生物标准控制研究所副所长,他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生物医学界的噩梦: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停止了传播。这样,各国会缩减防疫投入。然后,某个慢性排菌者亲吻了一个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婴儿,接着这名婴儿被送入托儿所。“一瞬间,病毒就随着婴儿的唾液四处传播。这样一来,你就不难想象,脊髓灰质炎病毒如何在发达国家卷土重来,”迈纳补充道。当然,这也可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虽然,人们曾经一度认为,免疫缺陷的个体在较贫穷国家的生存时间不长,但随着这些国家的卫生保健体系逐步完善,这一情况也发生了变化。2009年,印度一名11岁的免疫缺陷男童因脊髓灰质炎而瘫痪,他在5年前就服用了口服疫苗。直到那时,研究人员才意识到他是一名慢性排菌者。

慢性排菌者通常都是在脊髓灰质炎发病之后,才被发现,而到这时,病毒已经通过他们传播了多年。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况十分罕见。罗兰德·W·萨特(Roland W. Sutter)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家,他负责为“全球根治脊髓灰质炎行动”(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制定研究政策。据他所提供的信息,该行动正在推动研发能够阻止疫苗病毒排出体外的药物。几种有希望的药物正处于研发中。

但只有在慢性排菌者被确认之后,这些药物才有用武之地,而那并非易事。芬兰、爱沙尼亚和以色列的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对城市的下水道进行监测,寻找慢性排菌者存在的迹象。在很多样本中,他们都发现了慢性排菌者所排出的病毒,但他们无法锁定任何个体。这些隐秘的排菌者或许并非典型的免疫缺陷病人,因而无法通过免疫学家的看诊记录来对其进行追踪。这些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身的免疫问题,因而没有接受专门的医疗护理。萨特说:“我们知道,这些人的头顶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都有掉下来的危险。”同时,这把剑也悬在我们所有人的头上。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