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灿烂的星光,能为我们带来有关遥远宇宙边缘的信息。透过天文望远镜呈现在天文学家们眼前的璀璨星光中,隐藏着宇宙中令人惊异的演化过程。然而,星光提供的这幅画面并不完整,通常它只能反映天体表面闪耀的光芒。而这些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天体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幸运的是,在宇宙中不时“上演”的一些“极端爆发事件”,会以极高的速度发射出各种粒子,它们携带着有关这些“极端爆发事件”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这些粒子,以期通过它们,对天体内部有更好的了解。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全新研究领域。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都在通过捕捉被称为宇宙射线的粒子,搜集关于宇宙的信息。宇宙射线是由宇宙中的“爆发事件”抛射出的带电粒子(大多数是质子)。它们的能量很高,其中一些携带的能量相当于以时速90英里(约合145千米)飞行的网球。然而,想通过对宇宙射线进行反向追踪,找到其源头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它们抵达地球之前,磁场已经严重扭曲了这些带电粒子的飞行路径。
而中微子(质量很小的中性粒子)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中微子以其诡异的行为而闻名:它们能从宇宙中某次剧烈爆发的中心,不受干扰地射出,笔直地划过宇宙,丝毫不受影响地穿过地球大气层。这些特性让中微子成为了天文学里极佳的“信使”,不过关键是要能在它们抵达地球时捕捉到它们。
为此,科学家在南极洲冰层以下1英里(约1.6千米)深处,建造了一台名为“冰立方”(IceCube)的巨型中微子探测器,希望能捕捉到那些来自宇宙的中微子。今年早些时候,“冰立方”研究项目宣布已经发现了28例中微子事件,其携带的能量很高,表明它们肯定来自太阳系外。今年7月的《物理学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刊发了其中2例中微子事件,它们能量极高,比“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中粒子的能量还要高几百倍。为了突显这两个中微子的与众不同,天文学家们还给它们起了名字:厄尼(Ernie)和伯特(Bert)。
关于这些高能中微子源自何方,众说纷纭:有人说,它们可能来自伽马射线爆发——这是一种瞬时的巨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产生宇宙中最亮的闪耀;也有人说,它们可能源于恒星爆炸产生的激波;还有人说,它们可能是由所谓的“耀类星体”(由超大质量黑洞驱动的能量射流)产生;或者,厄尼和伯特就是暗物质的产物,那是一种构成宇宙大部分质量的未知物质;又或者,它们是某种更奇异现象的信号。
实际上,仅仅从这28例中微子事件中,科学家还无法获得太多信息。要找到这些高能中微子的源头,科学家们还有更多工作要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冰立方”粒子天体物理研究中心(IceCube Particle Astrophysics Center )主任弗朗西斯·哈尔森(Francis Halzen)这样描述。不过,“冰立方”预计还将运行最少十年,也就是说粒子天文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