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月球上的人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天文 • 物理

住在月球上的人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21日

在17世纪的英国,有一位叫做约翰·威尔金斯(John Wilkins)的青年学者,他深信月亮上有人居住。这位博学多才的教士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证明这个想法,于是他借用当时的天文学新发现和朴素的生命科学知识来捍卫自己的理论。

月球上住着人吗?从古罗马小说家的《信史》(True History)开始,就提到了住在月亮上的赛勒涅(Selene)。现在,即使人们无法确定地球生命以外是否存在其他生命形式,却可以肯定地说,月球上没人居住,甚至连一丝生命迹象都没有。

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告诉我们: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只有少量水以冰的形态存在,月球上不存在任何生命迹象,1969年和1972年的登月行动采集的样本也表明,荒凉的月球表面没有任何生物分子。

但在17世纪,受制于当时知识的局限,以及强大的宗教力量,想要确定月球上没人居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些人认为,除了地球以外,还有其他可以居住的世界,而另一些人则反对这种观点,两派之间的对峙非常激烈。

约翰·威尔金斯(John Wilkins)是一位英国人,跟随他的足迹,我们可以一窥科学发展史的片段,看看当时的科学家在严肃讨论科学议题时,都遇见了哪些问题。威尔金斯认为,除地球以外还存在其他有人居住的世界,他的论点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并且启迪了欧洲的许多学者。

 

适宜居住的行星

威尔金斯出生于1614年。外祖父约翰·陶德(John Dod)是他的启蒙老师之一,教了他许多清教徒的价值观。13岁时,威尔金斯进入了剑桥大学的纽因学院(在1887年,该学院与贝利奥尔学院合并)学习,后来又转入莫德林学院(Magdalen Hall)。那时,他的课程表中已经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学和自然哲学。1634年,他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1638年,当威尔金斯在撰写自己的处女作《发现月球新世界》(The Discovery of a World in the Moon)时,他发现,自己无法为这部作品画上句号。为了完成这部作品,他一边利用自己的学识,一边搜集无数的补充材料。这让年仅24岁的威尔金斯成为了一名博闻强识的学者。

威尔金斯的作品描述了一个有人居住的月球。这本书经历了英文版、法文版以及德文版的再版,获得了巨大成功。从书的行文和内容来看,它的目标受众是广大民众。

威尔金斯希望面向普通读者,他们不必是相关专业的行家,但至少得受过一定的教育。他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说服大众,得到同时代的人们的支持。这本书是用英语写成的,在非拉丁语系的英语世界里,很好地传播了最新的天文学理论。

在书中,威尔金斯主要研究了适合生命生存的天体(主要是月球)必需的特征,还研究了这些生命可能的形态,以及登月时要如何与这些生物接触。

要在一本书中探索这些细节并不容易,而威尔金斯在开篇中就警告读者,不要带着偏见或是预设来读这本书,即使在一开头,这本书讲述的内容开起来是非常荒谬的。威尔金斯提出,宇宙中可能存在许多适宜居住的星球,这和宗教信仰并不抵触,他解释说,天空和星辰也无法避免腐败堕落,和地球一样,它们也在不断发展。当然,他在书中着重讨论了月亮的宜居性。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这本书出版后,威尔金斯卷入了一场冲突的中心,冲突的一边是地心说的支持者(固定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另一边则是哥白尼日心说的支持者(地球绕着太阳转)。实际上,这是对《圣经》解读大战的一个分战场而已。

在更大的论战中,荷兰天文学家、数学家菲利普·兰斯伯格(Philip Lansberg),以及英国哲学家纳撒尼尔·卡彭特(Nathanael Carpenter)支持的是哥白尼的学说。比利时人里贝尔·弗拉德蒙(Libert Froidmont)和苏格兰人亚历山大·罗斯(Alexander Ross)则信仰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他们反对日心说,并忠实于对《圣经》的原旨解读。实际上从字面意思看,圣经规定太阳围绕地球旋转并每天东升西落。

居住在月球上的人-5.jpg

在《发现月球新世界》出版后,为了捍卫日心说,他又出版了第二本。1640年,当发布第三本时,威尔金斯将书名改为《关于一个新世界和另一颗行星的讨论》(A Discourse concerning A New World & Another Planet)。他在书中收集整理了一些证据,反对弗拉德蒙以及罗斯的论点。但是,和反对者一样,他既信仰科学也信仰天主。所以,他只是反对从字面上浅薄地解读《圣经》,出于对全知全能的上帝的信仰,他相信月球上有居民存在。

对于威尔金斯来说,所有人都能理解《圣经》中的天文学。因为其中描述的天文学是用通俗易懂的、基于常识和经验手段来展示的,这让读者不会通过字面意思生硬地理解与生活经验不符的段落。威尔金斯认为,《圣经》中的描述既不与地球的每日自转和每年公转相悖,也不与在地球以外存在其他生命的观点矛盾。威尔金斯捍卫的实际上是一种自然宗教的观点,也就是说关于自然的知识(尤其是关于天空的)最终是归于上帝的。宗教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在一切自然景观中都留着造物主的线索。

6年后,罗斯在一本新书中回应了威尔金斯,他竭力贬低威尔金斯流派的观点。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上还住着人?一派胡言!如果地球在转,那么我们会感觉得到,而我们的建筑就不可能原地不动,所有一切都会轰然倒塌!我们是上帝最关注的,为什么他还要在别处创造对我们完全没用的生灵?

至于月球的宜居性,争议的核心是关于上帝的旨意。威尔金斯认为,上帝是无所不能的,因此他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满足人类的需求。相信世间万物都是为人类所造的观点,是一种目光狭隘的人本位思想。很难想象在这么广褒的宇宙中只有人类孤零零地存在着。

但是,想要想象其他星球上生灵的样子,光有天文学是不够的。威尔金斯还借助了其他知识,其中包括从古代延续下来的朴素的生命科学知识: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需要和地球相似的环境才能存活。

因此,学者们一直在研究地球的哪些特征是生命所必不可少的。是坚实的大地,来自太阳的光和热,以及山川、海洋,还是昼夜更替?

当时,大多数星星都无法仔细观察,威尔金斯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月亮上,并把它和地球相比。用肉眼看,月亮上有一些深浅不同的斑,这可能是陆地和海洋。天文望远镜观测还得到了新的发现:月球上有高山和深邃的峡谷。关于月球上是否有大气层还存在争议。不管怎么说,月球离太阳的距离和日地距离一样,它也能接受太阳的光和热,因此,也能产生风和雨。

而日心说的理论则进一步巩固了威尔金斯的推理。如果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其他行星也一样自转一样绕着太阳公转,那它们为什么不能适宜生命居住呢?如果上帝让月球变得宜居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在上面居住,那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因此威尔金斯认为,即使我们无法百分百确认,仅从推测来说,月球上也应该有生命。而这些生灵——月球人——可能与地球人相似,也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和我们截然不同的存在。虽然有些人猜想这些月球人的样貌、身材和衣着,但是威尔金斯却一言不发,他认为这些只是臆想而已。

 

疯狂的猜想

不过,他转而开始研究这些生命存在的条件。为了解答疑问,他调查了来自新大陆的发现——新奇的动植物和它们独特的栖息地。威尔金斯认为,就像美洲大陆一样,月球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世界。他把伽利略比作哥伦布,还开始利用大航海家的著述。其中就包括西班牙传教士、博物学家何塞·德·阿科斯塔(José de Acosta)的《新大陆自然志》(De Natura novi orbis)。他把这些书籍当作月球生态的模板,还把月球塑造成类似新大陆的世界。如此一来,月球失去了神圣性,它不过是一块冒险家可以涉足的远方、地球的延伸而已。

捍卫月球上的世界等同于再一次赞美造物主,就像因为发现美洲而歌颂造物主一样。威尔金斯尝试用他认识的世界来描述月球的气候、温度、昼夜交替以及四季变换。但是,他承认月球上的世界和地球不可能毫无分别。

比如,月球上的一天等于一年;月球虽然能照到地球的任何角落,但是地球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但是这些不足以使月球和地球上的世界存在天壤之别。大自然不可能只用一支画笔描绘世界。就像阿科斯塔描述的美洲一样,在威尔金斯的书中,大自然能够创造出形形色色的生命和物质形态。

威尔金斯也在想,月球夜晚的长度是不是与神的智慧不符。但是他想到了在地球的南北极也有类似的现象,就释然了。然而,把月球上的世界比作新大陆还是欠妥,因为他并没有考虑到太空旅行的难度(跨越大洋找寻美洲新大陆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17世纪,望远镜被看作是一种旅行工具,而用望远镜将景物放大的过程就如同进行实地旅行一般。但是,望远镜的视野毕竟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通过望远镜得到月球上的物体,更不用说亲自到月球上去进行一手的观察了。没人能够到月球上去一探究竟,但是威尔金斯认为,必须得去月球上看看!

 

飞向月球

那么怎样才能到达月球呢?威尔金斯给出了一个简洁的计算:月地距离为52个地球半径;如果一个人能够以68千米的时速向着月球笔直前进,那么6个多月后,他就能到达月球。这件事非常艰难,但也不是没法推进。或许可以借助鸟的力量让它载着人类飞行,或者建一台旅行机器。

随着时间的流逝,威尔金斯的想法变得愈发清晰。人类御风飞翔的想法并没被世人看作无法实现的笑谈,相反,却引发了同时代学者的兴趣,比如法国人皮埃尔·伽桑狄(Pierre Gassendi)和意大利人弗朗切斯科·拉那(Francesco Lana)。17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加入了威尔金斯的研究。登月虽然举步维艰,但是他俩对人类离地飞行抱有期望,却并不灰心丧气,他们梦想有朝一日人类能够飞入太空。

威尔金斯设想了一些飞行方案,比如:在人体上捆上翅膀。人类的胳膊不够强壮,无法支撑飞行,最简单的替代方法就是用双腿,它们的力量更强且更不容易疲劳。那么,这就要求设计一种让翅膀与双腿相连的机器,可以让人的双腿像登山一样轮流踩踏机器,每次的踩踏都能让翅膀同时振动。他还设计了另一种庞大的机器,里面可以容纳许多人,还能运输补给物品和与月球居民通商的物品。

在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知识分子中,威尔金斯的设想成了许多作家的灵感来源。有些人把思路扩展到了其他星球;另一些人则运用他的自然神学来强调上帝的创造力;还有些人利用他的思想阐释新的自然主义观念。比如,查尔斯·莫顿(Charles Morton)就曾把月球描述成为另一种模样,在环境恶劣的季节里,它摇身一变成了地球上鸟类过渡的栖息地。

17世纪末,出现了一些新作品,比如丰特奈尔(Bernard Le Bouyer de Fontenelle)的《关于世界多样性的对话》(Entretiens sur la pluralité des mondes)。这些作品在传播月球世界方面使威尔金斯的著作相形见拙。但威尔金斯论述的严密性令人瞩目。在钻研这个课题时,威尔金斯虽然知道自己手中没有丝毫证据,但他依然希望把这个问题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

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冲突催生了宗教怀疑论,而在科学领域内怀疑论也开始复兴。威尔金斯的字里行间也受到了这两者的影响。为了严肃地对待读者,在提出每个命题时,他尽量去伪存真地保留了未知的可能性。他并不是要向大家传递月球上已有人居住的想法,只是想说这种可能性很高。虽然处处言辞谨慎、不把话说满会弱化他的观点,但这么做却让大多数人,甚至那些站在对立面上的人,接受他的想法。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