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稍有科学常识,就明白在商业航班上进行科学试验无异于痴人说梦。飞机制造商和航空公司都希望在机舱设计、座椅安排和登机手续方面有所创新,然而,要想在4万英尺(约1.2万米)的高空,通过乘客的亲身体验,来测试这些设想,不仅成本高昂,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试验过程根本无法控制。为此,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正在渥太华打造全新的试验设施,以重建空中之旅的各种场景,其中可重构的机舱能够真实模拟数小时空中之旅的全过程。保罗 · 莱宾(Paul Lebbin)是客舱舒适度和环境研究新设施的项目经理,在他看来,实验室的研究将“有助于航空公司在满足乘客需求和盈利之间实现平衡”。
该项目计划于今夏动工,对于几个已经排上日程的试验来说,现在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行李:由于超重的托运行李需要额外收费,乘客携带登机行李的尺寸也越来越大。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会系统地分析,哪种登机流程——按排、按座位区域或是按座位号登机,可以让乘客以最快的速度把行李放入行李舱内。
舷窗:实验室将测试从中央系统通过电子方式调控舷窗的亮度,以调节客舱的照明和温度。这些玻璃“微型百叶窗”还可以减轻飞机的重量,从而降低油耗。
气流: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绝大多数机舱的空气流通方式一直没有变化:空气经过发动机的压缩机,调节温度后,与循环和过滤后的空气混合,从乘客座位上方的通风口进入客舱。该系统的噪声、能耗较大,而且新鲜空气的分配也不均匀。实验室将测试通过新的方法,从客舱地面提供富氧的空气,这种设置对气泵功率的要求有所降低,因此能耗、噪音都更小。
座椅:在飞行过程中,持续的振动会使机组人员感到疲劳、颈部劳损,还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通过在大型振动台上放置一排座椅,研究人员可以对比不同类型坐垫的抗振表现,并监测座椅上人的生命体征。
机舱:实验室内的机舱完全实现模块化,座椅、舷窗和行李舱都可以随意拆分和重新配置,以重现不同类型客机的机上条件。因此,可以针对特定机型来设计测试。飞行时的噪音水平、照明、气压、湿度和气流统统都可以模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