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学需要持续发展(下)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天文 • 物理

空间科学需要持续发展(下)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07日

记者/方晨  图/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资源共享与国际合作

记者:如何充分利用4颗空间科学卫星的资源?

吴季: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讨论数据政策,原则是尽早开放数据,用的人越多越好。我们一般要求一年后开放共享。

不过根据项目的不同,也有特例,比如量子科学卫星。量子科学是专项实验,这个项目的设计就是要验证贝尔不等式,验证完了,项目目标就达到了,因此就没有过多纠结于什么时候公开数据,重点是要把任务完成。

还有一个特例就是暗物质卫星,因为谁最先把数据整理出来,谁最先发现了在高能量谱段有新的物理现象,谁就最先实现了突破。但是,这颗卫星除了这个科学目标之外还有其他的科学目标,可以作为天文台研究宇宙射线的起源。因此我们提倡尽早开放数据,用于做宇宙射线研究。当然,根据不同科学目标的设定,数据开放的时间也会做相应调整。但是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希望尽早开放,让更多的人使用好数据。

 

记者:未来的国际合作中,中国科学家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吴季:国际合作有几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由一个国家来主导,其他国家参与,比如说“双星计划”是中国提出的计划,但是ESA大规模参与。“双星计划”作为一个独立计划,又和ESA的“星簇计划”开展了两个系统间的合作,多点探测地球空间。

在未来的科学项目当中,我们准备立项的几个计划全部是开放的。谁愿意投入一个或多个载荷我们都欢迎。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和其他国家的空间机构联合立项,共同推动,例如我们刚刚和ESA联合遴选出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计划”(SMILE),这个计划由于其独特的探测方式和蕴涵的全新科学突破,从13个任务建议中脱颖而出,成为继2003年“双星计划”后,又一大型空间探测国际合作项目。

由谁来主导,关键是要看由哪个国家的政府来立项。如果我国政府立项,又秉持开放的态度,那就是由我们主导,其他国家来参与。如果政府没有那么多钱来支持立项,比如只支持一个载荷,我们只能去搭载别人的卫星,那就是别人主导,我们参与。具体一个项目,谁主导谁不主导并不代表国家的强弱。代表国家强弱的是国家独立立项的项目有多少。只要是国家立项的项目,一定是别人没做过的课题。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10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