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要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肉眼可见的液态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温。在一定的气压下,当温度降低到一个特定值时,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这个温度就被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也就是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的温度)。
在通常情况下,气温都比露点高。一个干气团(水蒸气未达到饱和的气团)从地面开始上升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绝热上升过程。上升时,随着气压降低,气团发生膨胀,温度就会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露点也会下降。不过在近地面几千米的高度范围内,气团绝热上升时温度下降的速度(称为干绝热直减率,约为9.8℃/千米)比露点下降的速度(约为1.8℃/千米)更快,所以到了某一个高度,气团的温度就会下降到与露点相同。这个高度被称为抬升凝结高度(Lifting Condensation Level,简称LCL),在这个高度上,气团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就会开始凝结为水滴,这样云就形成了。
因为LCL在局地是一个比较平整的高度层,而水蒸气的凝结是以LCL为底界,所以云就形成了较为平整的下界。这就是为什么云的底部是平的。
当然,云不会只停留在LCL的高度上,在周围热空气的托举下云会继续上升,同时由于周围干燥空气的混入(被称为“夹卷混合”),使得云的底面会出现一些不平整。另外,如果云层中含水量非常高的话,水滴会变大变重,集中在云底,云就会形成破碎、混乱的样子。比如雨层云的云底和积雨云的云底都是十分混乱的。
图. 抬升凝结高度(LCL)示意图。图/美国气象学会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10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