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参与优先
科学世界:气候变化问题为什么会这么难以解决?
滕飞:气候变化,我们把它称为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环境这个东西没有产权,大家都可以用,那就一定会有过度使用的问题。
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是全球性的。不管二氧化碳是哪个国家排放的,进入大气之后,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但是世界上并没有一个超越国家以上的强有力的“超级政府”可以来管理这件事。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处理这个问题就非常困难。
科学世界:这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在解决这个公地悲剧问题时,有什么新的思路?
滕飞:一般来讲,解决这种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定好目标之后,把任务分解给大家,你负责多少我负责多少。但是这个方式的困难在于,大家对怎么公平地分配这个责任难以取得共识。
比如二氧化碳排放这个问题。二氧化碳一旦排放,会在大气中滞留百年以上。所以真正决定温升的,不是今年排放了多少也不是去年排放了多少,而是累积的排放。就是说把从工业化到今天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加起来,这个总量决定了温升。但是累积排放里面,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发达国家在其历史过程中排放的。所以其他国家认为发达国家需要承担“历史责任”:你以前排得多,造成了今天的气候变化问题,所以现在就要减得多。而发达国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这是前人造成的,为什么让我们现在来承担?
这就牵涉到很多伦理问题。伦理问题可以讨论,但是确实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公平准则。吵来吵去,最后就是一个零和博弈,不会有任何结果。
巴黎大会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确立了“全球盘点”的机制。也就是基于各国的自主行动,或者叫自愿的行动。并不是把目标分解给各国,而是你能做多少就先做,每隔5年做一个全球盘点,把结果加起来看一看,离我们的目标还差多远。然后把这个差距告诉各国,让大家在下一次制订目标的时候考虑这个差距,更新、调整自己的目标。
二氧化碳累积排放与全球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模式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黑色实心椭圆表示的是到2005年的累积排放和2000~2009年的温度观测结果。 图/IPCC
科学世界:这种自愿的方式也是没有约束力的,它有什么好处呢?
滕飞: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在处理这一类所谓全球公地问题的时候,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叫参与度,就是希望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一起来干这件事。另外一个维度叫力度,就是做这件事的力度要够,要能达到目标。
当然最好是两个维度都有,就是大家都参与了,而且力度也够。但是很多时候这两个维度是矛盾的,比如要想让大家都参与进来,要求的力度就要比较低。这就面临一个选择:是力度优先还是参与优先?《巴黎协定》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参与优先。这也是符合社会科学原理的。
如果是力度优先的话,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叫做“泄漏”。比如一件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只有一部分人参与来做而且力度比较高,另一部分人不参与。那么这一部分参与的人就会觉得不公平。一个国家减排,意味着本国的企业要承担相关成本。那么在全球竞争中,这些企业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相比,就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这样的话,这个产业为了降低成本,就很有可能外流,流向不减排的国家。也就是排放并没有真的减少,而是转移了,这就是“泄漏”。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大家都先参与,哪怕开始力度稍微低一点,将来可以慢慢提高。《巴黎协定》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方式。
科学世界:如何评价这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
滕飞:从总体上来讲,各方对这个大会的反应都是非常正面的,认为它是一个里程碑性质的大会。特别是,《巴黎协定》确定了2020年之后直到2030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框架和体系,所以总体上来讲是非常成功的。
现在大家都认可,自愿的原则可能是唯一的可行方案。但是它是不是有效,5年盘点能不能起到作用,还需要未来再看。
我国的减排行动
科学世界:目前我国的碳排放占全球的多少?
滕飞:我们现在是全球第一。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大概是每年三百多亿吨,而我国现在差不多是80亿吨,将近全球排放的30%。
科学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做出了什么具体的承诺?
滕飞:2014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发布了一个《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当时我们提出了在2030年左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之后要下降。
今年,我们又进一步给出了强度下降的目标,也就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30年要比2005年降低60%~65%。同时我们又自主承诺,提出2030年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科学世界:我国现在有哪些比较具体的减排措施?
滕飞:我们每年都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对历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进行总结。
我国在各行业采取了很多具体的行动。比如我国准备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去交易,通过全国性的市场来调控二氧化碳排放。又比如交通燃油经济性标准,也会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相关的影响。还有建筑节能标准、发电厂单位发电的煤耗标准等,钢铁企业也有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提高能源效率,减排二氧化碳。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埃菲尔铁塔上打出了“现在就行动”的标语。
科学世界:碳排放为什么能交易呢?
滕飞:因为环境属于“公地”,没有价格,所以大家就随便用,不容易珍惜。如果要影响企业或者消费者行为的话,必须要把这些环境外部性的问题内部化,就是要给它一个价格。有了一个价格之后,你要使用当然就要承担这个价格。
政府要约束碳排放,这样它就产生了稀缺性,就有价值了。因为碳排放有了价值,所以就可以交易。
那么为什么会有碳排放交易?是因为在不同行业之间,减排二氧化碳的成本不一样。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希望可以少减一点,但是要完成减排额度,那就要去向减排成本比较低的企业和行业购买。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经济范围内寻找减排成本最低的机会,实现减排成本的最优化。
科学世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为碳减排出一份力?
滕飞: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可以改变一些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去管理自己的“碳足迹”,也就是管理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例如,我们可以少开车,多利用公共交通或是骑自行车。将来开放了售电市场,我们可以主动去购买一些可再生能源发的电。我们可以减少一些家用电器的待机,在装修的时候尽量使用LED、OLED等更节能的灯泡,还可以去选择一些高节能标准的产品。将来很多产品上会有碳标识,鼓励大家选用有低碳认证标识的产品。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6年2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