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转基因食品?(下)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我们为什么需要转基因食品?(下)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07日

良种培育依赖转基因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研究表明:国际粮食总产增长的80%依赖于单产水平提高,而单产提高的60%80%来源于良种的贡献。在20世纪60年代,育种学家们通过杂交技术,成功研发了矮秆型小麦和水稻,使得这两种作物的单产提高了20%30%,被称为“第一次绿色革命”。其代表人物诺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因其增加食物供给的贡献而获得197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在中国,袁隆平发展了三系法杂交水稻,使得我国水稻单产也提高了20%30%,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如今,我国粮食生产的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0%

杂交育种的本质是从其他生物中获取优良基因,育种学家先是从品种间开展杂交,然后发展到物种间、属间乃至族(属与亚科间的分类单元)间,不断打破自然界原有的生殖隔离。例如同样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振声,花了20年时间,开展不同属的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杂交实验,终于将偃麦草的抗病和抗逆基因转到了小麦的基因组中,培育出杂交小麦品种“小偃6号”。

但是,随着重要基因资源的不断挖掘,杂交育种的局限性也逐步显现。特别是杂交必须建立在有性繁殖的基础上,无法引入不能与作物杂交的物种的优良基因。这使得近十多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单产一直无法更进一步。                                         

    201602p14_f2.jpg

2006~2009年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的单产水平(单位:千克/亩)

 

而由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出来的转基因技术,完全突破了杂交育种的局限,引领着“第二次绿色革命”。美国的玉米种植面积(5.5亿亩)和我国(5.45亿亩)相近,但总产量却比我国高50%以上,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采用转基因育种等一系列科学手段,在十多年间,就让玉米单产提高了30%。而大豆的对比更是明显,美国的单产水平比我国高70%,同样使用转基因良种的阿根廷、巴西等国也较我国高50%以上。这样就使得这些国家的大豆万里迢迢运到中国后的到港价格,还要低于我国的大豆的装车价格,使得国产大豆竞争力大减。国外推测,到2030年,我国的粮食缺口将达1.4亿吨,这意味着需要将粮食单产从目前的每亩344千克提高到430千克,增长25%。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转基因育种是必须的。

 

基因转移并不神秘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是什么,以及具有什么性状。狗有狗的基因,人有人的基因;动物有动物的基因,植物有植物的基因。即使同样是人,基因还会有所差别,导致每个人的高矮胖瘦甚而性情都不一样。一般认为,基因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能够一代一代地遗传下去。

基因的载体是一种称为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大分子,它是4种脱氧核苷酸(含有4种碱基)拼接起来(碱基两两相对)的像盘旋的梯子一样的结构。DNA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蕴藏着生命的绝大多数信息,在真核生物里,DNA一般卷缩于细胞核中,指挥着所在细胞乃至整个生命体的运行。DNA中某一段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碱基序列,能够编码某种特定功能产物,就称为基因。

尽管不同生物体的全部基因(基因组)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从最原始的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因此基因的运作也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则。这就有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在不同生物体之间发生基因转移,在自然界,这种现象被称为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它甚至可以跨物种发生。比如现在的研究发现,缓步动物(俗称水熊)基因组中就有17.5%来自于其他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植物等。不过,自然界的这种基因转移是随机发生的。

如今,人类掌握了使基因在生物体间转移的技术,也就是将一种生物的DNA中的一段功能序列插入到另一种生物的DNA中。这样就可以将人们期待的目的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所需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者赋予其新的性状。除了转入外源基因,对原有基因使用敲除、加工等方法,也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这就是转基因技术,一种能快速改变生物体某种性状的技术。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62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