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万年前
气候:温暖,但是在小行星撞击后的几年之内,气温降低了20℃以上
人类的祖先:形似老鼠的小型动物(哺乳类或者灵长类)
大陆:此时欧洲大部与北美等被海水淹没
图. 不断风化的三角龙遗骸
三角龙是一种植食大型恐龙,体长约9米。尽管三角龙是在恐龙时代的末期才出现的,但是在“撞击之冬”,它也未能幸免于难而最终灭绝了。
整个地球笼罩在厚厚的云层中,宛如一片死亡世界
6600万年前的某一天,灾难不期而至,并酿成了毁灭性的后果: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突然灭绝,遍地的尸骨成为了小动物们嬉戏的玩具。曾经茂盛的参天大树朽烂成腐木,只有蕨类“独树一帜”地繁茂生长。陆生动物的遭遇最为悲惨,近80%的物种都灭绝了。
生活在北美大陆南端的动物们亲眼目睹了灾难到来时的情景:一个巨大的火球在东南方的天空横穿而过,快速坠入了大海中。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高速撞击了现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当时为浅海地区),温度骤升到数万摄氏度而气化了,还引发了大地震和高达300米的海啸巨浪,并在几百公里的范围内引发了熊熊大火。
虽然猛烈的撞击导致周围的生物顷刻命归黄泉,但是,那些生活在远离撞击点的遥远大陆上的生物们,却并没有在这场大劫难中丧生。不过,小行星撞击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
阴云遮天蔽日,酸雨倾盆而下
撞击使大量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形成厚厚的云层,遮蔽地球长达数年之久,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大地一片黑暗寒冷,进入了漫长的“撞击之冬”。
由于阳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绿色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于是开始逐渐枯萎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后,大批植食性的动物因饥饿而死;没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失去食物来源,在绝望和相互残杀中缓慢消亡。最终,所有恐龙都未能幸免于难,称霸地球的时代从此终结。
此外,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了。这是因为撞击点的岩石因高温汽化,产生了大量的硫氧化物,并扩散到高空中,随后形成酸雨倾盆而下,导致海水酸化,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最有力证据,是来自6600万年前的地层中含量异常的铱。科学家推测,这种高含量的铱元素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带来的。铱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少,是一种稀有元素,相比之下,在一些小行星或陨石里的含量则高很多。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在尤卡坦半岛的地层中发现了大型陨石撞击遗迹,并在周围多处发现了由海啸冲刷而来的沉积物。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10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