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诞生于人类干预基因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农业诞生于人类干预基因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08日

生物多样性是基因变化的结果

几十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类生物大分子,它们能够自我繁殖和复制。于是,原始的生命形成了,它们以RNADNA的形式保存和复制遗传信息。自然界的生命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多种多样的生命形态:从古细菌、细菌,到真核生物,以及各类多细胞真核生物。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最核心的变化就是核酸中碱基排序的变化。

基因是生物特有的遗传信息载体,是碱基序列演化的基本单位。它决定着生物的功能和性状,通过遗传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有的性状是单个基因决定的,有的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当然,性状的表现还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基因的改变,性状将随之改变,这就是变异。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源动力,它可以是几个碱基的变化,也可以是整个基因的复制或丢失,甚至可能是外源基因的渗入。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打破生殖隔离、进行物种间基因转移的现象古已有之,现在依然在不断发生。例如,科学家们发现高等植物中的叶绿体基因来自于原始光合细菌;而如今自然界里的农杆菌等微生物,也经常将自身基因整合进宿主的基因组,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比如在常见的食用作物甘薯(俗称番薯、红薯等)的基因组中,已经发现了两段属于农杆菌的基因片段。其中一段存在于栽培种和部分野生种中,另一段只存在于所有栽培种中,其中的基因甚至还能在甘薯体内表达,暗示其很可能和甘薯的培育有关,也就是说,一次天然的转基因事件,给人们带来了香甜的甘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众多的基因变异和组合中,存留下来的生物物种都是与自然环境协同演化的结果。现存的物种只是地球上出现过的物种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物种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即便是现在,自然界中每天仍在上演基因改变的大戏。基因的变化导致新的生物物种产生,适应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的被自然淘汰;反过来,物种的多样性变化也可以说明,基因是经常改变的。

 

人类对基因的筛选产生了农业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根本,是衣食之源,若没有农业的话,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如今,我们每天都能吃到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它们都不是“自然进化”出来的,而是人类有意培育和筛选的结果,无一例外。

人类自从进化为智人以后,就不断有目的地影响周围的一些物种,使其为我所用。例如,在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历史中,人类改良了许多野生物种的性状,从而培育出千千万万的栽培品种。而性状的实质就是基因,筛选性状的核心就是基因的改良。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诱变能够人为制造突变,杂交育种能够进行种内和近缘物种间基因的转移,转基因育种突破了生殖隔离的藩篱,能够在任意物种间进行基因转移。这些技术通过与农业时代不同的现代生物学方法,特别是基因工程方法,对作物进行更有预见性和准确性的定向改造,其实是对大自然中生物进化规律的学习和模仿。              

     201602p22_f1.jpg

玉米是一种驯化作物。目前,科学家认为玉米起源于墨西哥的大刍草,又称为类蜀黍,其植株及果实的形态均与现代玉米有较大差异。

 

诱变育种加速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现象,古人会留意作物和牲畜的有益变异,并且加以保留和繁殖后代,这就是人类最早期的育种。

在得知了生物的基因变化可能导致性状改变以后,人们开始利用物理或化学的办法来处理生物,以期待生物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常见的突变育种方法有化学诱变法和辐射诱变法。但是,这种通过外界环境改变而发生的基因变化都是随机的,哪个基因发生何种变化都不确定,变出我们需要的性状完全是靠运气,诱变育种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

 

杂交育种将基因重新组合

杂交育种技术是人类掌握了遗传规律后才出现的,至今也不过100多年的时间。通过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两个品种的杂交,两方的生殖细胞携带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大量的基因也得以重新组合,形成杂种后代。杂种后代很可能具有杂种优势,即某些特性得到了增强,人们可以将得到了两种生物的共同优点的植株筛选出来,再通过一系列其他技术,逐渐地筛选出优良性状可以稳定遗传的品种,就得到新的优良品种。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筛选出符合目标的杂种生物的后代是一项特别费时费力的活动。因为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基因的数量非常大,随机组合起来的可能结果更是天文数字,要想在数量庞大的杂交后代中挑选出特性得到改良的种子,难度可想而知。再加上生物各自的生命周期长短不一,短则半年至一年,长则三五年,使得筛选工作的难度加大。因此,不少杂交育种专家一辈子也难以培育出一个优良品种。

201602p22_f2.jpg

杂交育种示意图

以杂交玉米为例,亲代为不同品种的玉米;母本的性状是高产、不抗病,父本的性状是低产、抗病。经过杂交和筛选,最终得到稳定遗传的既高产又抗病的子代。

 

转基因育种是更高效的育种手段

转基因育种技术是最新的育种驯化技术,不仅能让种内的基因转移,而且能实现科学而精确的跨物种基因转移,是一种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定向育种技术。能在已知目的基因的功能和性质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将目的基因转入到植物组织的基因组中。而且,通过测定植物组织的基因组DNA,甚至可以明确目的基因插入到了哪段DNA序列中。从本质上讲,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并没有太大区别。二者的最大不同就是:转基因育种可以突破种间隔离,且操作更准确、成功率更高,也能更好地利用丰富的基因资源。


201602p22_f3.jpg 

转基因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的比较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62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