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目标月球背面(中)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天文 • 物理

嫦娥四号:目标月球背面(中)

郑永春  发表于 2018年05月08日

月球背面不神秘

既然地面观测看不到月球的背面,那怎样才能看到月球背面呢?月球背面和正面究竟有何差异?

迄今为止,还没有航天器登陆过月球背面,但我们并不缺乏月球背面的探测数据。科学家已经获得了月球背面的大量探测数据,包括地形地貌、物质成分、表面环境等详细信息。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3号探测器在飞越月球时,第一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图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苏联的月球探测器多次获得了月球背面图像,阿波罗计划中登月的宇航员都曾飞过月球背面,从月球上空亲眼看到了月球之背的荒凉景象。

21世纪以来,美国、中国、印度、日本、欧洲的月球探测器对月球进行了更高分辨率的详细探测。2009619日发射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已经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米的全月球影像,可以清晰辨认出阿波罗登月时遗留在月球表面的月球车、登月舱等,当然也包括月球背面的高清影像。除登陆月球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外,月球探测器大多采用极轨方式运行,即从北极往南极再飞回北极。因此,每一圈飞行中都有半圈在月球背面,半圈在月球正面。

2003年以来的11年中,已经有包括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在内的11个月球探测器飞临月球,获得了大量的探测数据。遗憾的是,所有这些探月任务都没有在月球背面发现外星人的基地,也没有发现任何人工建筑物或人为活动的痕迹。月球背面看起来只是一片保存了40亿年之久的荒凉大陆。

整体上,月球表面可分为月海和月陆两大地理单元。月海是指月球上大片颜色较深的黑斑区域,它们实际上是一些宽广的平原,一滴水也没有。这些区域对太阳光的反射比较弱,看上去比周围更暗一些,很像地球上的海洋。月球上共有22个月海,约占月表面积的17%,其中19个分布在月球的正面,包括雨海、静海、云海、冷海、风暴洋等,约占整个正面半球表面积的一半,北半球的月海分布尤为显著。月球背面只有东海、莫斯科海和智海等3个月海。

月海是月壳形成后,内部岩浆涌出月表,填充低洼盆地后形成的大型平原。月海平原大多为山脉所包围,类似于地球上的盆地,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最典型的例子是雨海,其四周环绕着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朱拉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月海的地势比月陆要低得多,如静海和澄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为一等势面,其半径与采用激光测高得到的月球地形平均半径相等)约低1700米,湿海低5200米,最低的是雨海东南部,其最深处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六千多米。月海中也常见到一些突起的山岭,包括弧形海岭、呈对角线分布的海岭和脉状不规则海岭。 

除月海外,月球上颜色较浅的部分看起来类似地球上的陆地,称为月陆。根据月球形成的大碰撞学说,46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原始地球,撞击抛射物质在地球轨道形成了月球。月球形成后出现全球性的岩浆熔融,熔融岩浆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结晶和分异,密度较重的物质下沉到月幔,而密度较轻的物质漂浮在月球表面,冷却凝固后形成了古老的月壳。月海则是在月壳形成后,从月壳裂缝中涌出的岩浆形成的。因此,月陆比月海更古老。

月陆的主要成分是密度较轻的斜长岩,反射率较高,看上去比较明亮。月陆的地势一般高出月球水准面约23千米,所以也称月球高地。整体上,月陆面积约占月球表面积的83%。月球正面的月陆与月海面积大致相当,但月球背面月陆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整个月球表面,不管是月海还是月陆,都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撞击坑,它们是四十多亿年来小天体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月球表面越古老,撞击坑分布密度越大。月陆的撞击坑密度更高,地形更崎岖。因此,嫦娥四号的着陆区选择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月球表面的岩石类型比地球上要简单得多,在变质岩、火成岩和沉积岩三大岩石类型中,月球上只有火成岩。月海主要是玄武岩,月陆主要是斜长岩,都是由各种硅酸盐矿物和金属氧化物组成,主要包括氧、硅、铁、钙、铝等元素。

一些人看到嫦娥一号和二号拍摄的月球照片都是黑白的,就问为什么不拍一些月球的彩色照片回来,可实际上黑白灰才是月球的真实颜色。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包裹着印有鲜艳五星红旗的金色、银色薄膜登上了月球表面,终于满足了人们在月球上拍彩照的心愿。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11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