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转基因技术,从原理上来说想转任何基因都可以,由此我们能比较容易地获得想要的生物性状。除了改变某些生物体的传统性状之外,使用转基因技术也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物种。的确,这种技术在遵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然的进程,这也使得公众对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产品疑虑重重。
不过,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往往都会伴随着激烈的争论,转基因这样的重大技术自然不能例外。19世纪初牛痘刚发明时,曾有舆论认为种牛痘将会使人变成半牛半人的妖魔,这一故事如今已成为笑谈。19世纪50年代,当汽车出现在欧洲的道路上时,一些人感觉很危险,便游说英国议会在1865年通过了《机动车法案》,也就是著名的“红旗法案”。该法案规定,汽车在城里行驶的速度应在每小时2英里(约每小时3.2公里,人行走的速度约每小时5公里)以下;同时规定汽车上路时必须有一名驾驶员、一名加煤工(当时汽车烧煤)和一名走在车前挥舞小红旗让行人让路的旗手。但这并未能阻挡汽车技术的大发展。如今,转基因技术的境遇与当年的牛痘、汽车颇有相似之处。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待转基因的态度不至于如百余年前那般幼稚可笑。随着科学理念的深入人心,每个人都迫切希望了解来自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对健康是否安全”,“对环境是否安全”,而这就需要更深入的科学思维和更完备的科学知识,方能做出判断。如果没有一定的讨论基础,看似激烈的争论也不过是各说各话。
转基因争论遍及全球
欧洲公众对转基因的疑虑最为强烈,多年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公众都反对转基因食品,因而欧盟各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控比较严格。在欧盟,虽然没有法案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但转基因产品上市的审批手续非常严格,持续时间较长,这在无形中制约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推广,这是长时期以来欧盟多数国家较少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原因之一。2002年7月3日,欧盟通过了一项提案,规定在两年时间内必须在欧洲所有超市中对所有食物贴上清楚地标明食物成分是否包含转基因的标签。不过,欧洲各国政府也看到了对转基因技术的抵制可能会影响欧洲经济的发展,2003年,当时的英国政府为了让公众接受转基因,发起了“转基因国家?”的全国大讨论。但是,大量媒体的负面报道让这次大讨论倾向于排斥转基因,结果与初衷相反。
绿色和平组织在全球组织反对转基因的活动
而在大西洋的另一边,美国虽然也有一些人反对转基因,但多数民众相信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结论,即认为没有科学证据显示转基因食品在营养、安全等方面与非转基因的传统食品有什么实质区别。虽然看起来美国民众更支持转基因,然而在近年来,是否强制标识转基因的问题在美国也引发了关注。2012~201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华盛顿州等相继有提案要求强制标识转基因食品,不过最终的公投结果都是否决的,即“不需要强制标识”。2015年,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安全准确的食品标签法案》也支持相关企业不标注的权利。
在非洲,有些国家“挨饿也不吃”转基因粮食,除了对转基因的认知因素之外,实际上还虑及对欧洲的贸易问题。在亚洲,我国和日本、韩国等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我国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与世界各国基本相似,只不过反对声音近在眼前,感觉更为强烈。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6年2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