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是指中性脂肪和(或)胆固醇堆积导致血管壁硬化变厚的疾病。随着血管壁逐渐增厚,最终会将血管全部堵塞。
提到动脉硬化,人们经常听说的是发生在心脑血管的病例,但事实上,它可能发生在全身任何一处动脉中。动脉硬化导致的下肢动脉变窄或堵塞、血液无法到达末梢的这种疾病叫做“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
下肢动脉堵塞后,输送营养和氧气的动脉血无法到达末梢,细胞便从脚尖开始逐渐坏死,严重的将产生溃疡。当病症进一步恶化后,有时甚至需要切除。
周围动脉疾病常见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吸烟人群。据了解,该病症尤其以老年男性居多,70~79岁老年人的实际发病率为15%~20%。据推算,2010年全球的患者人数已达到2.02亿人。
对老年人身体负担小的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堵塞时,首先使用的治疗方法应是用药物扩张血管,使血液难以凝固。如果这种方法无法改善症状,就需要进行插管手术,通过插入一根细管来实现血管扩张;或进行旁路手术(搭桥手术),绕过堵塞部位使血管连通。
旁路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全身麻醉,对患者身体造成的负担较重。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患有其他多种疾病且体力较差的老年人是无法进行这种手术的。而能够挽救这种状况的,即此次介绍的“血管重生治疗”。
注射50~100次血液
血液中的一种成分具有制造血管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白细胞的一种——单核细胞。血管重生治疗是指从患者自身的血液中提取单核细胞,将其注射到血流停滞的部位,从而形成新的血管的方法。该治疗方法自2000年开始使用,从事这一治疗的日本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血管外科主任中泽达说:“该疗法基本上只需要采血和注射,患者身体负担较小,对老年人比较适用。”
首先,从患者的手臂等静脉处抽取血液,通过过滤设备收集单核细胞,将其他成分输回患者体内。该过程持续3~4个小时,获得浓缩了单核细胞的血液100毫升左右。然后进一步将其浓缩至20毫升左右。
接下来,将浓缩的血液分50~100次注射到血流停滞部位的肌肉内,每次注射0.2毫升左右。注射前要进行局部麻醉,这一过程大概需花费15分钟。
在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这种采血和注射需要做两次,中间隔两周。加上注射前后的检查在内,需要住院3~4周。出院之后,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1个月左右效果显现
注射到疾患部位的单核细胞能够从较粗的血管上分出细血管,或是形成全新的血管。这样一来,疾患部位就会形成直径不足1毫米的细血管网络,血液由此再次流至脚尖处。不过,堵塞的较粗血管并没有疏通。
治疗效果将在注射后1个月左右显现。血流恢复后,疾患部位的疼痛等症状会随之消失,下肢的溃疡也开始痊愈。中泽主任表示,“2004年后,我已经治疗了以老年人为主的30多例病人。其中80%的患者治疗有效”。
图. 血管重生的原理
一般认为,向肌肉中注射的单核细胞,其中一部分会变为构成血管内壁的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因而会从堵塞的血管中分支出细小的血管,或者形成新的血管。
癌症患者不能采用此疗法
由于该疗法是让自己的血液返回到体内,所以基本不会发生排异反应。虽说如此,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副作用。其中一种可能的副作用是会让癌症病情加重。
癌细胞需要从血液中汲取自身繁殖所需要的营养,因此在癌细胞周围会形成许多新的血管。血管重生治疗可能会对这些癌细胞的活动有所帮助。因此,癌症患者不推荐使用这种疗法。
另外,目前该疗法还未纳入医疗保险,治疗费用较高(约70万日元,约合3.7万元人民币)。中泽主任表示:“在考虑使用血管重生治疗的老年人中,有不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其他严重疾病。考虑到经济负担,他们很苦恼,不知道是否应该花如此高额的医疗费进行血管重生治疗。”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12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