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不过,由于它们的分子过大,必须分解成更小的分子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图:三大营养物质的“本质”是巨大的分子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这三大营养物质的结构。它们都是由糖或氨基酸等小分子构成的基本单位结合而成的。
三大营养物质再加上维生素与矿物质,统称为五大营养物质。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之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共有13种,分为水溶性与脂溶性两大类。矿物质是人体内无机物的总称,包括钠、钾、钙、铁等元素。矿物质与维生素一样,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分子较小,能被小肠黏膜“原封不动”地吸收。也就是说,维生素和矿物质本身并未被分解消化。
维生素与矿物质在体内的含量非常少,却不可或缺。它们不能在体内自行合成(不能由其他材料合成),大多由外界环境供给,需要通过食物补充。
就像“原封不动”地吸收维生素与矿物质一样,消化道黏膜也能“原封不动”地吸收酒精与一些药物,而不必分解消化。酒精与药物进入胃后,胃马上就开始了“吸收”工作,因此,服药不到30分钟就能生效,饮酒后不久就会开始出现醉意。
酒精与药物成分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肝后,才开始被肝分解,在血液中的浓度才开始慢慢降低。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喝醉酒的人就会慢慢清醒过来,药物效果也将逐渐消退。
唾液与胰液中的消化酶可以切断碳水化合物中糖的结合,将其分解成单糖而被小肠吸收。
小肠吸收糖后,首先将其送入肝脏中。随后,肝脏将其作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提供给全身各处的细胞。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非常高,食物中99%的碳水化合物都可被消化吸收。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胃液与胰液中的消化酶可以切断氨基酸的结合,使之最后被小肠吸收。
小肠所吸收的氨基酸随着血液进入肝中,然后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全身各处,成为组成蛋白质的原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约为90%。
由于脂肪(油)不溶于水,所以消化酶很难将其分解。油颗粒首先在胃液与胆汁的作用下裂解为更细小的微粒,然后被胰液彻底消化分解,最后被小肠吸收。分解后的脂肪成分在小肠中又再度转变为脂肪,并与蛋白质组成便于运输的形式,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全身各处。脂肪储存于肝脏及脂肪组织中,或用来生成细胞膜。脂肪的消化吸收率约为90%。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6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