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观测下的恒星摇篮(中)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天文 • 物理

红外观测下的恒星摇篮(中)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08日

201603p73_f1.jpg

图1. 高速运动恒星形成的激波

 

红外观测能够捕捉到宇宙空间中高速运动的恒星。图像中央红色光带左上方的“仙后座κ星”是正以1000千米/秒的速度飞驰的恒星。它距离地球有4000光年。

仙后座κ星右下方的红色弓形光带被称为“弓形激波”,位于仙后座κ星前进方向4光年处。

弓形激波,是由高速运动的仙后座κ星的星风(恒星表面气体的外流)与宇宙空间中弥漫的尘埃发生碰撞,尘埃被加热从而产生的红外辐射。本图摄自斯皮策空间望远镜。

虽然在黑暗的夜空下,也可以在地面上通过肉眼观测到仙后座κ星本身,但弓形激波却只能通过红外观测才能发现。

                    201603p73_f2.jpg黑洞生成的热风

 

许多星系中心都存在超大质量的黑洞。这些黑洞会发出强大的喷流(气体流)。

图2位于猎犬座方向,距离我们2300万光年的涡状星系NGC4258。由可见光(黄色,哈勃空间望远镜)、X射线[蓝色,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红外线(红色,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射电[紫色,卡尔·央斯基甚大天线阵(Karl Jansky Very Large Array)]诸波段的观测结果合成而得。

图中的星系似乎正从中央附近喷出蓝色的雾气。这是由于星系中心黑洞产生的喷流与周围的弥散气体碰撞,气体被加热到数百万摄氏度的高温,并产生X射线辐射所致。高温气体的分布范围如此广阔,正说明了黑洞喷流的威力多么巨大。

这些蓝色雾气中的一部分和紫色区域有所重叠。这是因为喷流自身的射电辐射也被观测到的缘故。

另外,被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捕捉到的红外辐射,则产生于那些内部似乎正在形成恒星的温热尘埃中。

 201603p73_f3.jpg图3. 碰撞星系中恒星的诞生与死亡

 

图3中,位于大犬座方向,距离我们1.3亿光年的IC2163(左)与NGC2207(右)两星系正相互吸引,呈现出“碰撞”的景象。由可见光(蓝色、红色、绿色,哈勃空间望远镜)、X射线(粉色,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红外(红色,斯皮策空间望远镜)诸波段的观测结果合成而得。

两星系一旦发生碰撞,就会使其中的气体和尘埃运动更加活跃,并导致气体和尘埃的分布变得不均匀。其中分布变得更密集的地方会大量产生新的恒星。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所探测到的红外辐射,正是从这些致密的尘埃或气体区域中发射出来的,这里也正是进行着活跃的恒星形成的区域。

另一方面,X射线为大质量恒星在即将死亡时,经过超新星爆发所产生的。图像中的一个个紫色球形团块,就代表了这些恒星的死亡。这两个星系的内部正在反复上演着恒星的生和死。

 201603p73_f4.jpg图4. 星系旋臂上正在诞生的恒星

 

图4为距离我们约2900万光年的涡状星系NGC3627,其大小约为5.7万光年。星系中央的白色区域,正在释放着强大的X射线,人们认为那里存在着巨大的黑洞。而位于星系旋臂的红色部分,指示着新的恒星正在那里诞生。

上图由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提供的红外波段图像(红色)、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提供的X射线波段图像(蓝色)、哈勃空间望远镜和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远镜(Very Large Telescope,VLT)提供的可见光波段图像(黄色)合成而得。

 201603p73_f5.jpg图5. 宇宙中的“弓”

 

在宇宙空间中漂浮着的弓形雾霭引人注目。本图是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距地球约370光年的巨星“蛇夫座ζ星”(图像中央明亮的蓝色恒星)和它周围的区域。与之前介绍的仙后座κ星相似,蛇夫座ζ星左侧的弓形激波正是其高速运动的标志。

蛇夫座ζ星的质量为太阳的20倍,是一颗年轻的高温恒星,向周围放出大量的灼热气体(星风)。星风与周围的气体和尘埃碰撞,使其温度上升,于是形成了弧状的弓形激波。弓形激波和这个巨星之间的距离约为0.5光年。这是太阳与冥王星距离的800倍。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6年3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