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焦点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多焦点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10日

眼睛之所以可以自由调节焦距(焦点),是由于晶状体发挥着像照相机镜头中的透镜一样的作用。让晶状体变薄或变厚,就能使眼睛分别对焦于远处或近处的物体上。

晶状体,是由规则排列在叫做“晶状体囊”的袋状膜中的透明细长细胞构成的。如果这种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异常地聚在一起(发生凝集)的话,晶状体就会出现白色混浊,这就是“白内障”。

晶状体一旦变混浊了,射入晶状体内的光就会在晶状体中被散射,使得最终射到视网膜上聚集成像的光变少。因此,患上白内障后,患者的视线就变得朦胧,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还会感到光线刺眼。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晶状体会完全白浊,导致失明。

至于白内障的成因,大多是由于年龄增大、机体衰弱导致的。有调查结果显示,60多岁的人(约7成)、70多岁的人(约8成以上)、80岁以上的人(几乎全部)都会出现白内障的早期症状。

201505多焦点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_f1.JPG

图:吸出混浊晶状体的内部物质,植入人工晶体

 

 

无需住院,当天即可回家的白内障手术

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常冈宽教授,每年要进行一千多例白内障手术。他向我们介绍说:“治疗白内障有‘点眼药水的药物疗法’和‘手术’两种方法。虽然点眼药水可以延缓白内障的恶化,但是要想除去晶状体的混浊,恢复视力,就只能手术。”

进行白内障手术时,首先在眼部滴上麻醉药进行表面麻醉,然后在角膜边缘切开23厘米左右的小切口。随后,将“超声波芯片”(一种可以发出超声波的器具)插入晶状体内,通过细微震动的顶端,将混浊的晶状体内部击碎。然后,再用“超声波探头”将破碎的晶状体内部物质吸出。之后,将取代晶状体的“眼内透镜”放入残留的晶状体囊中。在眼压的作用下,角膜的切口将自然闭合,随后自愈,因而无需缝合。

手术一般需要15分钟,患者基本无需住院,当天就可以回家。

 

过去的人工晶体只能单点对焦

眼内的人工晶体就像隐形眼镜一样,不能像晶状体那样随意变薄变厚,以此来调节焦距。因此,人工晶体没有晶状体所拥有的调节机能,它的焦距是固定的。

过去使用的人工晶体就是这样的,被称为“单焦点晶体”。如果使用可以对焦远处物体的晶体的话,看近处物体时就会模糊(也就是远视眼);相反,如果使用可以对焦近处物体的晶体的话,看远处物体时就会模糊(也就是近视眼)。所以,无论使用哪种单焦点晶体,患者都需要另外佩戴眼镜。

 

无论远近都可对焦

为了解决这种麻烦,人们发明了“多焦点晶体”。使用这种晶体后,无论远近都可以对焦。在上图中,提到了多焦点晶体利用了“衍射”现象。当光透过以同心圆状分布着细密沟痕的晶体时,透过晶体的光被一分为二,并分别合焦。这就是衍射现象。利用这一原理,无论是从远处还是近处来的光,都可以在视网膜上合焦并成像。这样的话,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就不再需要眼镜了。

 

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工晶体

但是,多焦点晶体也存在问题。利用衍射现象制成的人工晶体虽然叫做多焦点晶体,但其实还只是两点对焦,并不能真的让任意距离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合焦。而且,由于进入眼睛的光线只有40%左右可以到达视网膜并成像,所以整个视野就像蒙了一层薄雾一样(对比度低)。

关于人工晶体的选择,常冈教授做了如下介绍:“单焦点晶体和多焦点晶体,在合焦或对比度方面各有长短。此外在日本,单焦点晶体可以使用医保,而多焦点晶体不能用医保,所以手术费用很高。大家应该在考虑术后生活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工晶体。”

现在,人们正在开发任意距离都能合焦的多焦点人工晶体。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白内障手术后,可以让人们恢复从前的视觉感受。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5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