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埃德温·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就发现,来自于越遥远的星系的光,波长被拉长得越多(redshift,红移)。以可见光为例,波长最长的是红光。粗略地说就是:“越远的星系,看上去颜色越偏红”。
这个发现在今天已经通过对多个星系的观测结果得到证实,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们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来自于越遥远的星系的光,波长被拉长得越多,它表示宇宙正在膨胀。”这是怎么回事呢?
空间膨胀的话,在其中传播的光也应该被拉长。当空间膨胀为原来的2倍时,光的波长(波峰和波峰之间的长度)也应该变为原来的2倍。
并且,光速是有限的(每秒只能传播30万千米)。因此,来自于越遥远的星系的光,要经过越悠久的岁月才能到达地球。如果说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话,那么,在这些光到达地球之前,宇宙已经膨胀很多了。结果是,来自于越遥远的星系的光,它的波长被拉伸的程度也越大。
在哈勃的观测之前,1922年,俄国的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Alexander Friedmann,1888~1925)就以时空引力理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为基础,把宇宙在膨胀的事实用理论明确描述了。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天文观测中还是在物理理论上,宇宙正在膨胀的事实都得到了证实。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5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