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属于本星系群(Local Group)。本星系群半径约为300万光年,分布着约50个星系。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在银河系附近的几个星系,都在离开银河几倍直径的距离上。例如,大麦哲伦星系距离我们只有16万光年。即相对于它们的大小而言,星系在宇宙中的分布密度是比较高的。因此,星系互相碰撞也不罕见。实际上,已经观测到许多处于碰撞状态中的星系。
恒星和恒星之间分布着星际气体。因此,星系碰撞时星际气体互相碰撞,密度变高,新恒星形成活跃(starburst,星暴)。
当两个大星系发生碰撞的时候,如插图所示,星系的形状发生巨大变化,新恒星形成活跃。碰撞后,两个星系暂时分开,又因彼此的引力互相吸引,再次碰撞。这样,经过无数次碰撞之后,整个星系新恒星活跃形成,最终星际气体消耗殆尽,结果变成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
当一个大星系和一个小星系碰撞,发生碰撞的区域,新恒星形成活跃,之后,星暴扩散到整个旋臂。由于有大量新星产生,旋臂变得非常壮观。
那么,发生星系碰撞时,恒星是否彼此也发生碰撞呢?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和恒星的大小相比,恒星之间的距离大得无法比拟。例如,太阳的直径是139万千米,然而离开太阳最近的半人马座α星C(比邻星)的距离为39.73万亿千米(约4.2光年)。也就是说,太阳到离它最近的恒星的距离是它直径的约3000万倍。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5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