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多、危害大(下)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多、危害大(下)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10日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近年来不断有证据显示,幽门螺杆菌不光与胃溃疡有关,与胃癌也有很大关系。2006年,一项样本量约4万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胃癌发病率至少会提高5.1倍。

2007年,科学家进一步确定,幽门螺杆菌产生的一种叫CagA的毒力因子(蛋白质),可能引发癌症。将CagA通过类似注射针的装置注入胃部细胞内,可以激活一种叫做“SHP2”的蛋白质(该蛋白质与细胞增殖等相关),从而使细胞癌变。另外,科学家们修改了小白鼠的基因,使其可以在体内产生CagA,结果也证明这样的小白鼠更容易患癌症。这就是说,CagA无论是从体外获得还是在体内生成,都可能促进细胞癌变。这就在世界上第一次确定了,细菌产生的蛋白质可能具有致癌性。

此外,人们还发现毒力因子之间会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发挥。比如说,引发十二指肠溃疡的蛋白质“DupA”发挥作用的话,引发胃癌的CagA有可能就不会发生作用了。

 

幽门螺杆菌除菌益处多多

如前所述,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胃癌或胃溃疡的原因。那么,如果消灭了幽门螺杆菌,这些症状是否会变好呢?

专家指出,如果进行了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多数情况下,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都会发生戏剧性的改善。此外,由于压力导致胃溃疡的风险可能也会降低。200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杀菌,可以将胃癌的复发率降低到原来的1/3

不可思议的是,乍看上去与幽门螺杆菌无关的血液病,杀菌后其症状也会得到抑制。有一种叫做“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疾病,患者血液中负责凝血的血小板因免疫破坏而减少,进而导致广泛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1998年,医学界首次报道,幽门螺杆菌与ITP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根除幽门螺杆菌需要用抗生素,而治疗ITP则要用激素。统计结果显示,在常规激素治疗ITP的基础上,再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用药方案,对ITP治疗的总有效率、未来血小板的回升程度都将高于单纯只用激素的对照组,而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

根除幽门螺杆菌虽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但也会增加罹患食道炎的可能。胃溃疡等病治愈后,胃酸分泌就会增加,过多的胃酸可能返流到食道,使食道发炎。也有人指出,重度食道炎可能会导致食道癌。然而,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所引发的返流性食道炎,大多是轻度的。

所以,医学专家建议,所有检查出幽门螺杆菌的人都应该进行根除治疗。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1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