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泡温泉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冬季泡温泉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10日

通常来讲,温泉是指从地下涌出的温度高于普通地下水的泉水,其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从矿石或火山气体中溶解的特定成分。

 

即使离火山很远也会涌出温泉

一般来说,温泉是受到火山岩浆加热的地下水涌出地面而形成的。但是即使是离火山很远的城镇也有不少温泉。这些属于非火山性温泉,是被地下热源(地热)加热的地下水自然涌出形成的,也有的是从井里抽上来的。    

在地壳变温层中每加深100米,温度就会升高约3℃。也就是说,如果地下几米的温度是15℃的话,再往下1000米处大概就有45℃了。那里温热的地下水,即使是淡水也可以称为温泉。

 

130166冬季泡温泉_f1.jpg

 “温泉”的必要条件?

从地下涌出的水要被称作“温泉”,必须满足水温在20℃以上,含有一定量的游离碳酸或锂离子等18种固有成分。温泉可以分为被火山岩浆加热的“火山性”温泉和被地热加热的“非火山性”温泉两类。

 

远古的海水变成温泉

温泉水,除了来自雨水等渗入地表而存积下来的地下水外,还有一些是来自远古时代的大海残留在地下的“化石海水”,或者是从冷却凝固的岩浆中分离出来的“原生水”。

温泉的成分(泉质)受水的来源、加热方法(火山性、非火山性)以及地下岩石的种类(石灰岩、花岗岩等)影响。比如,从化石海水而来的火山性温泉,盐分较多,还会溶有硫化氢等火山气体。

 

温泉的功效是否有科学依据?

很多温泉都会声称有各种“功效”。比如可以缓解神经痛、风湿病、皮肤病、高血压等症状。      

事实上,温泉的功效大多是从泉质上推测,或者根据过去经验总结的,不一定都有医学根据。 

 

通过三大功效来舒缓身心

那么说温泉并没有治病的效果了?也不尽然。温泉虽然不能包治百病,但对缓解某些症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粗略来讲,温泉主要有三大功效。第一,热水的热量和水压、浮力等产生的“物理作用”。热量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浮力可以减少膝部或腰部负担,从而缓解神经痛或关节痛。物理作用,特别是热量的作用应该是温泉所有作用中最主要的。当然这些物理作用不只是温泉有,一般性的泡澡也有。

第二,是溶入温泉的物质所产生的“化学作用”。比如,溶入温泉的硫化氢或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体内,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使血压下降,对缓解高血压有效果。此外,温泉中的锰或碘可以杀死皮肤表面的细菌从而缓解遗传性皮炎。具体发生什么样的化学作用是由温泉泉质决定的。

第三个作用是“生物作用”。人们来到温泉疗养地,泡着温泉,可以消除疲劳放松心情。这个作用很难定量化描述,不过泡过温泉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吧。

泡温泉不像吃药那样可以很快见效。要体现出温泉的医疗效果,至少需要连续入浴一个月以上。

 

沐浴盐的效果如何?

沐浴盐让我们在家里也可以轻松享受温泉。市面上有很多可以再现各地温泉特色的沐浴盐在销售。

按常理说,如果成分相同的话,沐浴盐可以产生与温泉相同的化学作用。但是一般沐浴盐中所含的成分的量最多也只有实际温泉的1/3。此外,沐浴盐中并没有加入温泉中所含有的锰等金属元素以及火山气体的成分。所以与真正的温泉相比,沐浴盐的效果还是有限的。

 

冬季的露天温泉风险高?

一边欣赏冬日的雪景一边泡在露天温泉中,这对温泉爱好者来说是莫大的享受。但是冬天泡露天温泉也隐藏着危险。温泉内外的温度差会导致血压剧烈波动,从而会突然加重脑或心脏的压力。

 

130166冬季泡温泉_f2.jpg

入浴所引起的血压突变

日本崎玉医科大学仓林教授等人的实验结果,记录了在气温0℃的环境中泡10分钟露天温泉时的血压变化。红线表示高压(收缩压),蓝线表示低压(扩张压)。实验对象为健康成年男性。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入浴开始时及从浴池出来的前后,温度以及身体所承受水压发生较大变化时,血压也急速起伏。

 

此外,据说溶解在温泉中的成分会覆盖在皮肤上,使人不易感受到热度,这会让人更容易过长时间地泡在高温的浴池中。而体温一旦升高,具有凝固血液作用的血小板就会活跃起来,从而容易导致血管阻塞,增加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的风险。

所以,要安全地享受冬天的温泉,请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减小入浴前后的温度差,充分摄取水分等。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1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