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不全”能纠正吗?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五音不全”能纠正吗?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10日

我们常说的“五音不全”,一般多指对音乐节奏缺乏理解,或唱歌的音程不准,总是跑调。音程是指2个乐音之间的音高差异。

在词典中,对“五音不全”是这样解释的:“生理缺陷导致无法正确分辨并记忆声音,因而不能正确发音。”不能准确把握音高和音程,是先天的生理缺陷造成的吗?还是部分人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

一般来说,“五音不全”者的听觉和发声器官都很正常。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五音不全”并不是生理缺陷所导致的,这一点与词典的解释不同。

例如,1岁左右的儿童唱歌跑调很正常,按照音程准确唱歌并非与生俱来的本领,而是一种技巧,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掌握。

 

耳蜗感知声音的高低

那么,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又如何唱歌的呢?人类通过耳蜗感受声音的高低。耳蜗位于内耳,形似蜗牛壳,螺旋环绕成旋涡状。

声音是由空气振动形成的。传入耳中的声音(振动)通过鼓膜,传到耳蜗内。在耳蜗内,声波感受细胞沿着蜗管排列,通过振动感受声音。研究认为,声波感受细胞在耳蜗中的位置不同,所感受的声音高低也不同。蜗管底部的细胞可以感受频率高的高音,而顶部的细胞可以感受频率低的低音。

声音信息传送到大脑的“初级听觉皮层”接受进一步处理,最终实现听觉感知,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唱歌时,大脑向参与发声活动的肌肉发出指令。位于喉腔中部的声带是人类发声的主要结构,就像一道“大门”,控制着肺部空气的进出。从肺部呼出的气流不断冲击声带,引起振动,就会发出声音。通过调控声带的松紧、长短,可以改变音调高低。此外,通过改变口形及舌形还可以改变音色。唱歌,就是连续不断地改变音调的高低和音色的过程。

 

无法分辨自己声音的高低!

同样都是声带振动、唇齿舌参与的发声机制,“五音不全”的人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根本分辨不出自己实际唱出来的音高与想唱的音高是否相同。

就像听到外部的声音那样,人类也是通过内耳听到自己的声音的。当我们听到自己的声音后,大脑会分辨与自己原本想唱的音高是否相同。当音高不同时,大脑会向发声器官的肌肉发出指令,来矫正到准确的高度。

一般情况下,人类都能分辨自己的音调高低及音程,即“内在反馈”。然而,五音不全的人却无法进行“内在反馈”,他们分辨不出自己的声音与其他人的声音高度是否相同,因此也就无法把自己的声音矫正到正确的高度,唱歌时自然就会跑调了。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是否能准确地进行“内在反馈”呢?例如,指导老师发出或用钢琴弹出“do”音,并要求A同学发出相同高度的音。如果A同学能够发出相同高度的“do”,并且认识到自己的发音高度相同,就表明A同学能够准确地进行“内在反馈”。假如A同学虽然不能发出同样高度的音,但是却意识到“音高不同”,那么,至少可以说明A同学能够进行“内在反馈”。

 

130174五音不全_f1.jpg

无法分辨自己的声音与他人的声音高度是否相同

图左侧的人听到右侧的人发出的声音后,也想发出与他相同高度的声音。但是,他无法分辨自己的声音与他人的声音高度是否相同(不能进行“内在反馈”)。因此,他根本感觉不到自己跑调了,自然也就无从纠正了。

 

骨传导造成听辨困难

声音通过“骨传导”是有些人难以进行“内在反馈”的一个重要因素。声音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空气传播,外界的声音信息通过空气的振动刺激耳膜,最后到达内耳,形成听觉。另一种是由颅骨把声带的振动直接传给内耳,产生听觉。我们所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就是这两种传播方式的混合体。

外界的声音通过不同方式传播到内耳后,频率会稍稍改变,听到的声音高度有细微的差别。因此,我们唱歌时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与他人所听到的声音并不完全一样。这对正确感知自己声音的高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让唱歌技巧“更上一层楼”

那么,该采取怎样的训练方法来矫正“五音不全”呢?这要分两种情况。有的人虽然可以进行“内在反馈”,唱歌却还是跑调,这就要从练习发音开始。有的人根本不能进行“内在反馈”,这时,就要借助能够准确进行“内在反馈”的人的帮助,纠正对自己声音高度的感知误差。

对于那些无法进行“内在反馈”的“五音不全”的人,可以考虑以下指导方法:首先,指导老师发出某一高度的音级,并要求他们也发出同样高度的音级。然后指导老师会指出,他们的发音偏高、偏低还是相同,帮助他们矫正对自己声音高度的感知误差。

所谓的“五音不全”,并非缺少按照正确音程唱歌的能力,而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唱歌的技巧。只要坚持练习,提高“内在反馈”的准确度,很多“五音不全”的人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1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