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发生过敏反应?
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多种多样,而且很多人对不止一种物质过敏。因为一些过敏原的结构相似,所以人们会对多种物质产生过敏反应的现象很常见。比如对虾蟹等甲壳类动物过敏的人通常也会对螨虫过敏,这是因为虾蟹肉里所含的蛋白质与螨虫体内所含的蛋白质构造相似。
对天然橡胶(乳胶)过敏的人,一般也会对香蕉、鳄梨等植物过敏。对蒿属植物过敏的人有时会对胡萝卜、芹菜、芒果等过敏。对杉树花粉过敏的人有可能会对番茄过敏。有杉树花粉过敏症的人吃番茄时,如果嘴里有发痒等不舒服的感觉的话,这时需要引起注意,很有可能是过敏了。
过敏反应是否与成长环境有关?
为什么会发生过敏反应?目前众说纷纭,观点颇多,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之所以会过敏,是因为使人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构造与远古时代人类与之抗争的病原体相似。
近20年来,在发达国家中患上过敏症的人口数量由不到10%激增到30%以上。究其原因,“卫生假说”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
这种根据免疫学调查得出的结论认为,在发达国家,卫生状况较好,人们受到病原体感染的几率变低,而患过敏症的人反而会增加。德国统一之前,研究者曾对东德和西德的人群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卫生状况好的西德,人们患上过敏症的几率较高。还有,在细菌频繁感染的环境中度过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家里最有可能被生病的哥哥传染的年幼的孩子,不易发生过敏反应。这些免疫学调查均支持了这一假说。
为什么卫生状况好,人被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少,反而会增加过敏反应呢?实际上,T细胞有很多种,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能驱除病原体的T细胞”和“使人发生过敏反应的T细胞”以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如果人体被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多,那么与病原体对抗的T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但是,当卫生状况较好,人体被感染的几率下降时,与病原体斗争的T细胞也就会减少,而能够引发过敏反应的T细胞的数量就会相对增加,于是人体就会变得较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了。
对过敏有着深入了解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谷口克教授认为,患过敏症人数的增加不仅因为卫生状况好转,还有其他一些诱发因素:可造成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增加;由于大气污染物的作用,人体对外界异物的侵入更为敏感;现在的肉类食品(猪、鸡、人工养殖的鱼类)中通常会含有抗生素,人们每天食用这些肉类就等于间接地、不间断地摄入抗生素,如此一来,人体就不太容易被病原体感染了。这些因素,都是过敏症患者增加的原因。
图: 哮喘的机制
皮肤的屏障功能弱就容易患过敏症?
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人群中,有的人容易过敏而有的人不容易过敏呢?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差异是“皮肤屏障功能”的强弱造成的。皮肤屏障功能能使异物、病原体等物质不易入侵到体内。当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时候,鼻部、皮肤组织里细胞间的结合力就会变弱,再加上黏液、油脂等分泌减少,皮肤的酸碱度容易呈碱性,这样一来,细菌较易在皮肤组织繁殖,异物侵入体内也变得方便,过敏反应就很容易发生了。
谷口教授认为:“皮肤屏障功能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双亲或其中一方患有特异性皮炎,他们的孩子也有可能容易患病。”一旦患上哮喘或特异性皮炎的话,发炎的症状就会因过敏反应的作用而持续下去,非但人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皮肤的屏障功能更会被摧毁。皮肤的屏障功能被破坏后,新的过敏原就能很容易地进入到体内,免疫细胞也会在皮肤表面集结,人体立即就会产生过敏反应。如此一来,哮喘、特异性皮炎等疾病就会陷入到炎症与过敏反应不断反复出现的恶性循环中。
还有,因为异物很容易侵入,可以进入体内,令人发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也就多种多样。比如,因对螨虫和尘埃过敏而患哮喘的患者,也会对小麦等食物过敏。
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的症状有很多种,症状轻微的不过流鼻涕、起湿疹,而重度过敏则会危及生命。特别是短时间内迅速累及全身各脏器的“过敏性休克”更为凶险。过敏性休克比前面介绍的花粉过敏和食物过敏反应强烈许多,由于受到组胺等化学物质的影响,患者支气管周围的肌肉收缩导致呼吸困难,血管末梢舒张、血压急剧下降,最终意识丧失。因为发病时心脏负荷加剧,有时也会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这些症状通常都发生得很突然且来势凶猛。
花粉过敏发作时,因进入体内的花粉量不大,一般不会造成过敏性休克,但是如果在进行脱敏治疗时向体内注入一定量的花粉成分,就有可能使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民间之所以会流传着“被胡蜂蜇了会有生命危险”的说法,也是因为蜂毒直接进入人体内,容易发生过敏性休克。食物过敏也有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
不过就算是如此凶险的过敏性休克,如果能够及时妥当地进行治疗,病人的症状也会迅速缓解,不会有性命之虞。所以当你觉得对什么东西过敏身体开始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就医。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2年第5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