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旅行问题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天文 • 物理

时间旅行问题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17日

在电影和动画片中出现的时间旅行有科学依据吗?

“时间旅行”的故事最早出现在H.G.威尔斯(18661946)的小说《时间机器》(1895年发表)中,后来又被拍成电影(1960年和2002年),所以知道的人很多。威尔斯把时间当成“第四维”,假定同三维空间一样也能够在其中来去。

真正把时间看成与空间三维结合在一起的第四维,这种观点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在1905年发表的“相对论”中最先提出来的。本文全部讨论的依据,就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物理学理论的这个相对论。

120519_时间旅行问题 图.jpg

图:空间三维和时间第四维

我们可以在三维空间(长、宽、高)中自由地移动,而在时间这个第四维却没有这样的自由。在时间轴只能从过去到将来“单向通行”。

 


许多人都喜欢一部美国电影《回到未来》(20世纪80年代出品)。电影中的主人公马丁回到了过去,然而他的干扰却破坏了自己父母的恋情,使他们未能成婚,马丁自己自然也不能出生。于是,他不得不拼命设法恢复原来的历史。

那么,本来只是回到过去,结果“改变”了历史,竟然使自己没有出生,这样的事情真有可能发生吗?这样的问题叫做“时间佯谬”(又称“悖论”)。

 

“时空隧道”和时间旅行

在日本动画片《哆啦A梦》中也有许多关于时间旅行的情节。主人公野比大雄房间里的书桌抽屉就是时间隧道的一个出入口。大雄可以借助一台时间机器回到过去或去到未来。在他到达的地方有一个空间开口,钻出来就来到了另一个时代的世界。

动画片中虚构的这种“将时间相隔的两个开口连接起来的隧道”类似于相对论所考虑的“虫洞时间机器”。

 

时间旅行,一个被认真探讨的物理学问题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在19151916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按照这两个理论,时间的流动依条件不同可以变快也可以变慢。

那以后,又有人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应该有“黑洞”存在。黑洞是一种具有强大引力,连光也会被它吞噬的天体。在一个黑洞附近,离它越近,时间流动越慢。利用黑洞的这种性质,在理论上便有可能实现“去到未来的时间旅行”。

 

条件合适,回到过去也是有可能的?

1949年,有一位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19061978)根据广义相对论通过计算指出,“如果宇宙在旋转的话,就有可能在宇宙中旅行,回到出发的时刻甚至回到出发以前。”

天文观测表明宇宙并没有在旋转,所以哥德尔的上述设想在现实中绝不可能实现。但是哥德尔的工作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首先指出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内,只要满足合适的条件,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是有可能的。

通过时间旅行回到过去,这就意味着有可能“改变历史”,所以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可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论探讨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1988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基普·索恩博士根据广义相对论提出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采用那种方法也许有可能实现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

可以说,自20世纪初以来,关于时间旅行可能性的探讨从未间断过,一直就是物理学的一个研究课题。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2年第5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