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到底有多可怕?(1)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地球 • 生命

PM2.5 到底有多可怕?(1)

方晨  发表于 2018年05月17日

生活在国内大中城市里的人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天空没有以前那么蓝,从国外回来的人也常常发现飞机一开始降落就钻入一片灰雾当中。近一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大家感受最明显的就是“灰霾天气”的增多。在这种天气里,天空灰蒙蒙的,能见度很差,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有时人们还会感到眼睛受到刺激。去年秋冬季,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地区再次受到大范围灰霾天气的影响,引发公众的关注。一个非常专业的名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就是PM2.5。

那么,到底什么是PM2.5?它对环境和健康有什么影响?它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污染?

120623_PM2.5-1 ͼ.jpg

图:灰霾天气,PM2.5污染严重,大气能见度很差。

 


PM2.5是一种空气污染物。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环境污染问题就一直作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困扰着人类。空气、水、土壤,这些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无不受到人类自身排放的污染物的威胁。生活在大都市地区的人们,感受最强烈的就是空气污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评估,全球城市的室外和室内空气污染导致每年有超过200万人过早死亡。

人类和自然界时时刻刻都在向大气中排放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在大气中停留一定的时间,同时发生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反应和变化。当大气中某种物质积累到一定浓度,会对人类造成危害时,就形成了污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越来越多,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空气污染物可以分为两类:痕量气体(即空气中含量非常微小的气态物质,其体积分数浓度通常不到百万分之一)和颗粒物。大气中的痕量气态污染物通常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碳氢化合物、氟氯烃等,它们会对环境和健康产生各种危害。大气颗粒物可能是固态颗粒,也可能是液滴,它们的化学组成更为复杂,且由于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大气能见度、人体健康和气候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大气颗粒物均匀分散在空气中,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又称为大气气溶胶(aerosol)。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组成和对健康的危害,与它们的尺寸大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科学家通常按颗粒物的直径(粒径)将其分类。例如粒径小于等于100微米(1微米是1米的100万分之1)的颗粒物,就称为PM100 PM是颗粒物的英文名称particulate matter的缩写。PM100又称为总悬浮颗粒物,代表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总体水平。比PM100大的颗粒物很难较长时间地悬浮在空气中,会很快沉降到地表。PM10则指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很容易进入人的肺部,故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因为对健康危害较大,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对象。近十几年来,科学家发现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粒子更可怕,它们会深入人的肺泡,其中的超细颗粒甚至会穿过肺泡进入血液,所以又特别提出PM2.5的概念,并专门对此类细颗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可吸入颗粒物中粒径较大的部分,即PM2.510,被称作粗粒子,而PM2.5则称作细粒子。

实际上,大气颗粒物的形状很不规则,并非均匀对称的球形。我们谈到颗粒物的粒径时,指的并不是它们的实际尺寸,而是它们的“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也就是与颗粒物在大气中具有相同的最终沉降速度、密度为1/立方厘米的球体的直径。研究人员在分离、检测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时,就是利用它们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具有不同空气动力学直径的颗粒物,在一定的气体流速下具有不同的偏转半径,利用这个原理就可以把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分开了。常用的串级冲击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可以将0.110微米的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分成10级左右采集下来。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2年第6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