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鬼龙到玩具翼龙(1)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考古 • 进化

从鬼龙到玩具翼龙(1)

蒋顺兴 程心  发表于 2018年05月18日

在我国辽西地区,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白垩纪翼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猎手鬼龙”的化石进一步证实了我国辽西地区产出的翼龙组合与巴西东北部产出的翼龙动物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演化关系呢?

120722_玩具翼龙-1 图.jpg

图. 鬼龙生态复原图


 

长着巨大獠牙的飞行怪兽

2012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等与巴西古生物学家合作,在德国《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e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亚洲新的具齿飞行爬行动物:中国和巴西白垩纪翼龙动物群的相似性》的研究论文,记述了一件新的非常特殊的翼龙化石——猎手鬼龙(Guidraco venator)。这件化石因其魔鬼般奇特的头骨形态和吻端异常粗大的牙齿显示其为捕猎高手而得名。新标本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我国辽西下白垩统热河群九佛堂组产出的翼龙组合与巴西东北部Araripe盆地上白垩统桑塔纳组(Santana Formation)产出的翼龙动物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这两个翼龙动物群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演化关系。

猎手鬼龙发现于辽宁西部凌源四合当的九佛堂组湖相页岩中,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距今约1.2亿年),这是辽西地区又一个新的化石富集地点。这件标本保存了十分完整且关联的头部骨骼以及前几节颈椎。鬼龙的头骨长38厘米,它的鼻眶前孔占头骨长度的1/4,具有一个头盔状的圆顶脊冠,吻端牙齿巨大粗壮并向前倾斜,前端的几枚牙齿的长度甚至远远超过了上下颌的高度,看上去就好像是装上了几排剑齿虎一般的剑齿。

鬼龙因其愈合的鼻眶前孔而归入翼手龙亚目。依据其颈椎形态及齿列形式排除了悟空翼龙科(Wukongopteridae)的可能,齿列和鼻眶前孔的形态也说明其不属于帆翼龙科(Istiodactylidae)和无齿翼龙科(Pteranodontidae),头顶的脊冠类似于无齿翼龙,但是却发育出无齿翼龙科所没有的牙齿,齿列虽然与古魔翼龙科(Anhangueridae)十分相似,但是却没有古魔翼龙科所特有的前上颌骨和齿骨脊。可以说鬼龙是一类十分奇特的魔鬼般的翼龙,具有许多翼龙类群所具有的镶嵌特征。

这件标本上还保存了多处翼龙的粪化石,它们主要由鱼类骨骼碎片组成。有的粪化石不但保留了一定的形状,而且表面还较为光滑,这也是人们第一次见到翼龙粪化石的形态,也直接证明了鬼龙是食鱼动物。同时,这也是确切的翼龙粪化石及其与骨骼化石共生保存的首次报道。依据其头骨形态、齿列结构和吻端发育的加长加粗的强壮牙齿,以及共生的粪化石,很显然这类翼龙是一类非常凶猛的食鱼动物。此前古生物学家认为大部分翼龙类群是食鱼的,但是很少有直接的化石证据来证明。九佛堂组时期宽阔的湖面和丰富的鱼类如吉南鱼、中华弓鳍鱼、北票鲟和原白鲟等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在这件标本的头部还保存了疑似银杏类叶片的化石,这类植物化石在热河群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中十分常见。在白垩纪时期,被子植物才刚刚出现,占据着统治地位的依然是银杏、苏铁、松柏类等裸子植物以及占据森林灌丛的真蕨类等。随着被子植物的不断繁盛,裸子植物所占据的生态位也逐渐缩小,像银杏这样的活化石在如今种类已经十分有限了。这片植物叶子覆盖于翼龙的头骨之上,很显然是翼龙死后保存过程中形成的,像这样同时保存了翼龙和植物化石的标本在世界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2年第7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