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简单地说,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是由时空(时间与空间)弯曲产生的,有质量的地方就有时空弯曲。
例如,由于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地球的轨迹略有弯曲,所以才会围绕太阳公转。用广义相对论解释的话,则为“太阳的质量导致空间弯曲,使得地球轨迹自然而然地发生弯曲,从而围绕太阳公转”。
空间弯曲这一观点极大改变了人们对引力的看法。后来,爱因斯坦将这一观点扩大到了光。也就是说,不仅物体,而且光的行进方向也会因引力而发生弯曲。这是因为光在弯曲的空间里“笔直”行进的话,自然而然地就会弯曲。
图1. 具有质量的物体导致周围空间弯曲
图片在二维平面上显示了太阳的质量导致周围空间弯曲的情形。地球在行进过程中受到太阳周围空间弯曲的影响,因此围绕太阳公转(弯曲程度有所夸张)。质量越大,其导致的弯曲越厉害。广义相对论认为,物体或光在行进时会受到这一弯曲空间的影响,这就是引力。
能吞噬光的终极空间弯曲
物体的质量导致空间弯曲,空间弯曲则以引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物体相互靠近,或使得光的行进方向发生弯曲。广义相对论认为,质量越大(密度越高),其导致的空间弯曲越大。因此,在质量集中的空间周围所产生的引力也较大。也就是说,如果空间弯曲极大的话,将会产生非常强大的引力,不用说具有质量的物体,甚至连没有质量的光也无法逃逸出去。广义相对论认为,这一“不可思议”的区域就是“黑洞”。
图2. 星体爆炸产生黑洞
研究认为,黑洞是质量超过太阳质量25倍的巨大恒星的“悲惨下场”。恒星在燃料耗尽、即将灭亡时,其核心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开始迅速收缩。由于引力极其强大,所以恒星的核心会不停地收缩,直到形成黑洞。黑洞不仅能吞噬所有的物质,还会与其他黑洞碰撞合并,形成一个更大的黑洞。
广义相对论被证实
当类似黑洞的密度极大的天体移动时,其质量所导致的周围空间的弯曲也将发生变化。如此周而复始,空间弯曲就会像波那样向周围扩散,这就是引力波的真面目。
可以说,探测到引力波也意味着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这是爱因斯坦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道“作业”,是现代物理学的终极愿望。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6年第4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