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国家需要的科学家郑哲敏院士的科学人生(下)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材料 • 化学

做国家需要的科学家郑哲敏院士的科学人生(下)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23日

教书育人

科学世界:听说郑先生很会带学生啊!

洪友士:我是19861991年跟郑先生读的博士,实际上在这之前和之后,他一直是我的老师。我的体会是,他从大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观察,并提出他的意见。当时他是力学所所长,工作很忙,所以我只能提前预约,每次大概半小时到一小时,汇报我的研究进展,再听听郑先生的指导意见。过段时间,如果有了新的想法或者结果,就再和他交流一下。

在我的博士论文答辩前,导师要在表格中签署意见。我给郑先生表格后,他非常流畅地写下对论文的意见。可以看出,虽然他工作很忙,但对学生的工作进展和成果非常了解,心里很有数。

 

科学世界:郑先生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注重那些方面?

洪友士:郑先生很看重学生的科学素质。他更侧重在大的方面、总体的层面上,看学生的选题怎么样,重要性怎么样,总体结果构成的分量怎么样。他常常要求我在研究问题时,一定要把握住大的方面。

在指导学生时,郑先生很注意因材施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点及专长。他对学生严格要求,但又与学生平等讨论。对研究生的论文,他强调“严谨的分析”,强调“实验观察是根本性的”,强调“实验、分析、计算相结合”。

从郑先生指点我学英文的几件点滴小事上,可以看出他典型的治学风格。

我刚到力学所时,郑先生对我进行了面试。他先问我在清华大学做硕士论文的情况,然后从书架上随手拿下一本英文书,翻到其中一页,说“念一下这一段”。读完以后他问我,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我随即翻译了一下,但其中有句话里有个“all but…”,我没有翻译准确。他就给我详细地解释这个转折词组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翻译。这是件小事,却让我印象很深。

还有一件事。80年代初,郑先生安排我做“材料内部的微结构尺度对断裂性能的影响”,这是他当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就此写了一篇论文,准备投给一个国际会议,先拿给郑先生看。他主动提出,论文署名中不要出现他的名字。然后指出,我的论文题目里的定冠词(the)有4个,太多了。他指导我说,在地道的英文文章题目中,一般是不用定冠词的。我后来看了许多母语是英语的作者的文章,题目里确实很少见定冠词,就是在图题里一般也不用。我对这件事的印象太深了。这以后,如果在我的学生论文中看到类似情况,我也会像当年郑先生教导我一样,给学生指出来。

记得1983年,我去瑞典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临行前郑先生很认真地跟我说,“不用怕,放开了去交流”,我心中顿时就有底了。会后,我访问了一个大学,要做报告,但时间很紧,我不免有点紧张。这时候郑先生的鼓励在我耳边响起,我在会场上很快镇定下来,顺利地做完了报告。

                                              20130304做国家需要的科学家_f2.jpg

1996年,郑哲敏院士(中)与其学生白以龙院士(左)、洪友士研究员(右)在实验室讨论学术问题。

 

实验室建设

科学世界:郑先生领导和发展了哪些学科?

洪友士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郑先生根据力学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国家的重大需求,重点抓了材料力学性能、非线性力学、海洋工程力学的科技工作,并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绩。

 

科学世界:请您介绍一下郑先生在实验室的主要工作。

洪友士1988年,力学所成立“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LNM),他是实验室的首任主任,2000年,LNM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先生强调,实验室要“开放”,要“联合”。LNM从组建以来一直在坚持组织开放性课题,团结和联合一大批优秀人才到这个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同时LNM的仪器设备坚持开放使用,比如“配备拉伸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成了中关村地区知名的共享实验仪器。以“开放联合”促进实质性的合作研究,使LNM成了国内从事非线性力学基础性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术交流中心和优秀青年力学人才的聚集场所。

 

科学世界:根据您与郑先生的长期接触,您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位学者?

洪友士:我想用2009年的一件事来回答这个问题。当时,国家决定编撰《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我被指定为郑先生的撰稿人。2009年的67月间,在查阅有关资料和档案的基础上,我与郑先生有过3次非常深入的长谈。他特别强调,他所取得的成果都是集体的成果。在这3次长谈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郑先生鲜明的人格魅力,那就是:深邃、严谨、严厉与和蔼。

 

科学世界:谢谢您!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3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