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1月以来,全国很多地区都被雾霾所笼罩。雾霾污染问题迅速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面对来势汹汹的雾霾天气,人们纷纷开始加强了对自己的防护。
雾霾和PM2.5
更引人注目的是,1月28日,中国气象局对霾预警信号标准进行了修订,首次将PM2.5浓度作为重要指标引入。这意味着霾预警(黄、橙、红,分别对应中度霾、重度霾和极重霾)不仅仅反映大气能见度的变化,也能够体现空气污染状态。尽管霾本身就与PM2.5关系非常密切,但比较学术化,一般人难以理解。现在,易于识别的霾预警信号引入PM2.5指标后,也就便于社会大众适时加强自我防护了—比如说,戴口罩。
大家都知道,PM是“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的意思,而PM2.5则是指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它们是如此微小,以至于可以灵敏地跟着哪怕非常微弱的气流随时改变运动方向,能够通过曲里拐弯、层层设防的鼻腔、气管,直达支气管深处。而其他粒径稍大的颗粒物,往往在此之前,就已经被阻挡和捕获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呼吸道对PM2.5的防护能力极差,因此加强防护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PM2.5的防护”只是个相对的概念。首先,对个人防护用品来说,要求百分之百地滤除每一个PM2.5,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的PM2.5,其来源远不止是被污染的大气,在室内、车内,在扫地、炒菜、收拾房间、整理衣物……等等场合PM2.5也是防不胜防。因此,要在绝对意义上杜绝PM2.5根本是做不到的。不过,在已知大气污染程度非常严重时,出门前临时加强个人的防护能力还是有益的。
那么,是不是说戴个口罩,就能防护PM2.5对人体的伤害呢?答案是,不一定。
普通口罩可防不住
普通的花花绿绿的口罩可能很美观、很轻便、很柔软,有的上面可能还印着“防PM2.5”,但其实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对付不了PM2.5。换言之,在雾霾天戴上这些口罩出门,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而已。其实,PM2.5过于微小,在我们吸气时几乎可以毫无阻挡地穿透这些孔眼粗大的口罩,进入肺部。
那么,医用口罩应该可以了吧?
也不一定。严格一点说,真正的“医用口罩”还不是大家常见的那种用纱布制成的松松垮垮的白色脱脂纱布口罩。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医用口罩属于医疗器械,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并达到相应技术指标,可以细分为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三类。
所谓普通医用口罩,就是我们在医院里常常能够见到的那种浅蓝色或白色的轻便口罩,用处其实是最小的。比它好一些的是医用外科口罩,已经有了对细微颗粒的过滤效率的规定。但外科口罩属于医护人员的基本防护,它主要用于外科手术之类有创操作时,阻止体液和飞溅物向医务人员的口鼻部传播,对PM2.5的防护效果比较差。
所以,即便在医用口罩里,也不是哪种都能阻挡PM2.5的。
医用防护口罩光荣登场
真正能防护PM2.5的,要数医用防护口罩了。在现行的《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 190830-2010)》里,对口罩的过滤效率划分出了明确的标准:对于0.3微米左右(这是最难被过滤的颗粒直径,更大或更小的颗粒都相对容易被滤除,粒径更大的PM2.5颗粒当然更不在话下)的颗粒,1级防护口罩要大于等于95%,2级要大于等于99%,3级要大于等于99.97%。实际上,它沿用了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提出的“N系列”相关标准。
粗略地说,我国的1级医用防护口罩,对应美国NIOSH的N95,2级对应N99,3级对应N100。至于NIOSH的R和P系列,是在满足N系列各等级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对油性颗粒污染的防护要求,一般应用于某些工业防护场所。符合这些标准的口罩,价格自然也比N系列的要高。我们日常选购防护口罩,主要是对付大气雾霾中的PM2.5,油性颗粒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也就不必选择更贵的R和P系列口罩了。
在N系列中,符合N95标准的口罩相对是最便宜的,N99和N100则贵得多。除非有特殊需求,或者污染厉害得实在不像话了,符合N95标准的口罩,其实已经足够满足我们日常外出的防护需求了。
口罩的标准
怎么才是正确使用口罩呢?
有了符合N95标准的防护口罩,出门前还要正确佩戴,才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刚才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在欧洲标准中有个“泄漏率”,它就是专门用来衡量口罩是否能与面部完全贴合的的一个指标。在符合N95标准的口罩上,您一定能找到一个鼻夹(找不到的话,它就不可能是什么“N95口罩”),在佩戴到位后,还要轻轻捏压这个鼻夹,使口罩边缘与鼻部完全吻合。之后用双手轻按口罩,稍微深吸气(负压),密合良好的口罩应该出现微微的凹陷;然后再稍微深呼气(正压),空气应该不会从口罩四周泄漏出去。将口罩调整到这个程度,就可以出门啦。
普通的口罩,用后洗洗无妨。但对于N95及更高级别的防护口罩,洗了以后过滤层的性能会明显下降,这个口罩也就报废了。因此,用完之后简单晾晒即可。除此以外,N95及更高级别的防护口罩的使用期限都不太长,过了这个期限,即便没用水洗也达不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了。
慎带防护口罩
没戴过口罩的人,在网上面对琳琅满目的口罩时,总恨不得买一个防护能力最强的口罩,N95都不行,怎么也得整几个N100的才过瘾,等到拿到手里真正一戴,才发现有点喘不上气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防护级别越高、防护效果越好,那口罩里的过滤层也就越“密实”,气流出入口罩也就越费劲。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适合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吗?
我们建议,“气本来就不够用”的呼吸道疾病患者,还是要慎用医学防护口罩,特别是像肺气肿、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使用后可能会加重缺氧症状。其次,呼吸功能已经弱化的老年人也要慎用。最后,就是正常人也要注意,平时不用佩戴医学防护口罩,即便佩戴,时间也不要过久。其实,戴久了自己也会很不舒服,所以除非在严重污染的雾霾大气环境里,其他时候还是不戴为好。
本来,选择什么样的口罩来防护PM2.5,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在商家铺天盖地、似是而非的渲染下,人们往往很容易被误导。在面对市场上那些形形色色的所谓“PM2.5口罩”时,希望您能做出理性的判断。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3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