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线粒体有关的疾病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与线粒体有关的疾病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23日

线粒体是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它的功能下降会引发疾病,严重影响生活。由于线粒体功能下降而无法在细胞内制造能量所导致的疾病,被统称为“线粒体病”。

由于线粒体功能下降的细胞所在的身体部位不同,发病后所产生的症状也各不相同。如果是在脑部,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或智力迟钝等症状。如果是在骨骼肌,则可能出现肌无力、容易疲劳等症状。由于部位不一,有时会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出现症状,有时则只是在某个部位出现症状。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当只有一个部位出现症状时,往往很难怀疑是线粒体病,也很难确诊。并且,现在还没有办法根治线粒体病。

 

                                              20130432与线粒体有关的疾病_f1.jpg

线粒体功能下降引起的症状

上表为线粒体功能下降所导致的“线粒体病”的症状一览。可以说,线粒体在人体细胞中不可或缺。到底是哪个器官里的线粒体功能下降,则因人而异。

 

活性氧的攻击引发糖尿病

从线粒体里释放出来的活性氧也能引发疾病。除了癌症外,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生活习惯病也是活性氧增多所造成的。

20126月,日本筑波大学的林纯一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了“线粒体释放的活性氧越多,小鼠越容易患糖尿病和癌症(淋巴瘤)”的研究成果。动物实验表明,给小鼠喂食清除活性氧的抗氧化剂,能抑制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生。人类也一样,活性氧引发癌症或糖尿病时,如果在发病前服用抗氧化剂,原则上也许可以预防这些疾病。但对于这种观点,目前尚未进行人体临床试验。

 

记忆力下降也归咎于线粒体?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等脑部疾病与线粒体之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初症状为健忘,然后逐渐发展为痴呆症。中国约有900万的患者,是世界上患阿尔茨海默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从病因角度讲,阿尔茨海默病是淀粉β-蛋白累积而导致脑神经细胞丧失功能的疾病。最近,有观点认为,淀粉β-蛋白作用于线粒体,阻碍其行使功能,使得线粒体释放的活性氧增多,引发细胞凋亡过程,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从而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则是因为脑(黑质)神经细胞死亡,从而导致手震颤、行走困难等症状,部分病因可能是生成帕金蛋白(parkin protein)的基因异常。长期以来,帕金蛋白的作用机制不明,2008年研究人员终于发现它与线粒体密切相关。

帕金蛋白功能异常时,将不能通过细胞自噬清除功能衰退的线粒体。这样一来,那些既不能生成能量又大量排放活性氧的“不良”线粒体就会增多,导致细胞功能丧失。

目前,药物可以控制这些疾病的病情,但无法根治。我们也期待着科研人员今后能够以线粒体为突破口研制出新药。

 

20130432与线粒体有关的疾病_f2.jpg

帕金森病归咎于“不良”线粒体?

照片显示隔离膜包围并分解功能下降的“不良”线粒体。隔离膜筛选出吸附有帕金蛋白的线粒体,并将其包围。然后,隔离膜完全包裹住“不良”线粒体,形成一个小球(自噬体)并开始分解线粒体。没有帕金蛋白,将无法清除“不良”线粒体。“不良”线粒体积累多了,就会引发帕金森病。

 

线粒体是否“弱不禁风”?

线粒体是一个很容易受损的“弱不禁风”的细胞器。在利用氧气制造能量的过程中,线粒体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有害的活性氧,因此会遭到活性氧的直接攻击。实际上,线粒体DNA受到的伤害比细胞核还要多。

不过,线粒体拥有受损后还能维持功能的“防御体系”。通常,在一个细胞内含有几百到几千个线粒体,它们不断融合和分裂,以此来相互交换线粒体内的蛋白质或RNA(核糖核酸)。当部分线粒体的DNA受损,不能生成特定的蛋白质时,还可以使用在其他线粒体中生成的蛋白质。为发挥正常功能,细胞内的所有线粒体会协同合作。

有研究发现,即使一个细胞内的1000DNA副本有六成左右受损,细胞内的线粒体还能作为一个整体保持其正常功能,而细胞核DNA可能会因为一个损伤就丧失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线粒体的顽强令人匪夷所思。

 

期盼着研发新药

现在,线粒体病尚无有效根治药物,因此,通过服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例如,医生常常为患者开一些辅酶Q10(泛醌)、维生素C及维生素E等药物。尽管这些药物的疗效尚在调查之中,但有报告表明,服用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症状。

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根治这些疾病的方法。近年来,能够提高线粒体功能、增大线粒体体积的物质以及能够去除活性氧的物质不断被发现,它们都有希望被进一步开发成药品。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基因异常会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因此可以用基因疗法来恢复线粒体的功能。

长期以来,线粒体是一个异常复杂、难以攻克的“堡垒”。今天,科学家终于破解了它的作用机制,并开始着手研发新的药物。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4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