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周而复始地流淌在全身的血管中。正因为有了血管,血液才能在体内高效地循环流动。成年人血管的总长度约为10万公里,可以环绕地球2圈半。
血液循环,是通过“动力泵”—心脏实现的。心脏有节律地跳动(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动脉是把从心脏流出的血液运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静脉则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运送回心脏的血管。
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因为动脉要把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承受的压力较大,所以管壁较厚,其中以中膜最厚最结实。由于动脉压较高,一旦动脉破裂的话,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失血,因此大动脉一般都分布在身体深处,而不是分布在容易受到外伤的体表附近。但是,手腕和颈部的动脉位置较浅,可以在这些部位测量脉搏。
静脉壁也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但是,静脉的中膜不像动脉那样厚实。由于静脉血不像动脉血那样有心脏的直接驱动,因此在静脉壁上长有静脉瓣,它能防止血液倒流。
巧妙的血管构造
动脉和静脉都从心脏出发延伸到全身各处。离心脏越远的血管越细,最末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静脉由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构成。内膜由内皮细胞组成,中膜由平滑肌组成,外膜由成纤维细胞及胶原蛋白等组成。静脉壁上有静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促使静脉血顺利流回心脏。
动脉由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构成。由结实的纤维束构成的弹性膜,使得动脉的承压能力更强。与静脉相比,动脉的中膜更厚,这是因为从心脏流出的血液压力较大,动脉的构造必须足够坚固结实才行。
毛细血管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它遍布全身,与身体各部位的细胞交换氧、营养物质以及代谢废物。毛细血管极其细小,直径小于0.01毫米。
血管在身体各处不断分叉,变得越来越细,最后形成直径不到0.01毫米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它只有薄薄的一层,与动脉及静脉的内膜相同,由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松散地“拼凑”在一起,它们的连接处存在极小的缝隙。红细胞和血小板由于体积较大,无法从缝隙中穿出,但是血浆成分却能穿过这些缝隙。通过这些极小的缝隙以及内皮细胞上的小孔,血管可以与身体各部位进行物质交换(氧及营养物质等)。
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比较慢,约为每秒0.5~1毫米,因此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由小至大逐级汇合形成静脉,将血液运送回心脏。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5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