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肠毛细血管吸收营养,并“配送”到全身各处
遍布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庞大的“物流网”。随着血液循环,氧和各种营养物质通过这个物流网被“配送”到全身各处。现在,让我们来考察一下营养物质—葡萄糖的吸收和“配送”过程吧。
葡萄糖是肌肉活动及大脑活动的能量来源,人类通过食用大米等含淀粉的食品来摄取葡萄糖。在咀嚼的过程中,淀粉与唾液混合,唾液中的酶把淀粉分解成更小的麦芽糖等物质。这些物质经过胃后,在十二指肠和小肠中分别与胰液及肠液混合,被分解为更小的葡萄糖。小肠表面有大量的小肠绒毛,在这些绒毛中分布有毛细血管。于是,葡萄糖透过小肠绒毛的表面,进入毛细血管中。
进入小肠毛细血管的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肝脏,一部分葡萄糖聚合为糖原,暂时保存在肝脏中。当人体需要时,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再次进入血管,并随着血液到达全身各处。
吸收和运送营养物质都是血管和血液的工作
以葡萄糖为例来说明血液利用血管运送物质的过程。大米等含淀粉的食物在口中咀嚼后,经食道、胃及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在这个过程中,淀粉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小肠容易吸收的、体积较小的葡萄糖。葡萄糖进入小肠壁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进入肝脏,作为糖原临时储存在肝脏内。当人体需要时,肝脏内储存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将再次进入血管,并被运送到全身各处。
每一条小肠绒毛的外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其顶端生有许多纵纹,学名叫“微绒毛”(图中未画出)。令人惊讶的是,每个柱状上皮细胞都分布着约1700条微绒毛,这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又增大了至少20倍。从环形皱褶、小肠绒毛到微绒毛,这些越来越精细的结构,使小肠黏膜的表面积增大了600倍以上,达到了200~25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网球场的大小)。
葡萄糖从广阔的小肠内表面进入毛细血管,并被运送到肝脏。此外,人体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也是通过小肠毛细血管吸收的。脂肪则通过小肠淋巴管吸收。
激素、排泄物和热量也在“配送”范围之内
“配送”葡萄糖,仅仅是血液“物流活动”的一部分工作。激素负责调控人体各种内脏器官的机能,它的“配送”工作也是由血液负责的。
此外,血液的工作还包括运送代谢废物,比如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尿素等物质。二氧化碳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肺,当人体呼气时被排到体外。尿素随着血液进入肾脏,并随尿排出体外。如果没有血液的“物流活动”,眨眼之间,种种“垃圾”就会在各处堆积起来,人体也就变得到处都是“垃圾场”了。
此外,血液还承担着把体内高温部位的热量传送到低温部位的任务。正是由于血液不辞辛苦的运输工作,人体才能保持温度恒定。化学反应支撑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体温则左右了化学反应的速度,因此,保持恒定的体温对人的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5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