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眼皮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25日

所谓眼皮,文学性的说法是“眼帘”,顾名思义就是“眼睛的帘子”。打开眼帘,就可以确保光线到达眼球。而当有物体要接触到眼球或光线过于强烈的时候,闭上眼帘就能让眼球得到保护。在医学上,眼皮被称为“眼睑”。

多数哺乳动物通过运动眼皮来睁眼闭眼,但是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一部分鱼类,则是通过移动一种称为“瞬膜”的薄薄的膜状组织来睁眼闭眼。

 

开合眼皮的结构

人类是通过上下移动眼皮来睁眼闭眼的,在上眼皮和下眼皮中,能大幅度移动的是上眼皮。

睁眼的时候,将上眼皮往上移动的主要是称为“上睑提肌”的肌肉。上睑提肌的前端为“腱膜”。眼睑中还有一个称为“睑板”的纤维质结构,呈板状,像软骨一样有点硬硬的。在上眼睑,腱膜和睑板是结合在一起的。上睑提肌收缩的话,睑板会被上拉,结果眼皮也同样被向上拉,眼睛就会睁开。

另外,上眼睑的睑板里还连接着称为Müller肌的肌肉。Müller肌最大限度可以将睑板提拉2毫米左右。它是不能自主活动的肌肉,瞌睡时收缩变弱,上眼睑会微微下垂,于是人就呈现出了困倦的表情。

闭眼时,则要靠眼轮匝肌。它像轮子一样围绕眼睛,收缩时,就如同收紧钱袋口一样使眼睑关闭。

眼皮还承担着将眼泪涂布到眼球表面的重要功能。眼球表面的角膜干燥、脆弱,而且没有血管,它所需要的水分、氧气、营养成分,都需要通过眼泪来提供。

眼泪由眼皮内侧的“泪腺”分泌,眨眼的时候眼皮掠过眼球表面,并将眼泪涂布均匀。另外,眨眼造成的刺激,还能增加眼泪的分泌量。总之,在维持眼的功能方面,眼皮是不可或缺的。

                                              20130574眼皮_f1.jpg

眼皮的构造与眼皮的开合

上眼睑与下眼睑中,分别有一种纤维质的板状组织,叫做睑板。上眼睑的睑板中,连接着从上睑提肌伸出的腱膜和Müller肌。睁眼的时候,上眼睑的睑板被上睑提肌往上拉。Müller肌是不能靠自主意志自由活动的肌肉,瞌睡时Müller肌松弛下来,上眼睑就会稍下垂。在吃惊时,Müller肌会强烈收缩,眼睛就睁得大大的。眼轮匝肌收缩的时候,眼皮就闭上了。

下眼皮上的下直肌是可以活动眼球的肌肉,它与睑板相连,随着眼球的移动,下眼皮也会稍稍活动。比如,眼球向下看的时候,受到连动作用,下眼皮也会稍张开。

眼泪是由泪腺分泌的。眨眼的时候,沾着眼泪的眼皮抚过眼球的表面,使眼球表面被泪水浸润。而睫毛旁边的睑板腺是分泌脂质的。通过眨眼动作覆盖眼球表面的脂质,可以抑制水分从眼球表面蒸发。

 

单眼皮在世界范围都是少见的

说到眼皮,很多人都会想到单眼皮和双眼皮吧。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主要与上睑提肌前端的腱膜构造有关系。

腱膜与睑板结合,在上睑提肌的作用下睑板被拉向上方,眼睛就会睁开,这一点我们已经介绍过了。但是,有些人的腱膜在到达睑板之前会分叉,其前端与眼皮的皮肤相连接。在上睑提肌收缩后,不只是睑板,连眼皮的皮肤也会被直接向上拉起,于是在这个部位出现了一道“沟”,也就形成了双眼皮。而单眼皮,则是因为腱膜没有分叉,或者分叉的腱膜没有连接到皮肤而造成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单眼皮多见于“新蒙古人种”,主要生活在亚洲东部和北部,这种特征在其他民族中并不多见。

另外,有的人童年时是单眼皮,长大以后又变成了双眼皮。一般认为,这是因为眼皮皮肤下的脂肪减少,皮肤容易折叠起来的缘故。还有,年纪大了以后皮肤松弛,单层眼皮也可能变成双层眼皮,而双层则可能变成三层。

 

20130574眼皮_f2.jpg

单眼皮和双眼皮,有什么不一样?

上面画了单眼皮,下面画了双眼皮。与上睑提肌伸出的睑板相连的腱膜发生了分叉、且分叉的前端与上眼睑的皮肤结合的人,他们的腱膜提拉睑板的时候(眼睛睁开),上眼睑的皮肤也直接被提拉。因此上眼睑被拉起来,形成了一道“沟”,这就是双眼皮。

 

眼皮不能张开的疾病增加

关于眼皮的病,有一种是大家都知道的,俗称“针眼”,医学上称为“麦粒肿”。

在眼皮内,有一种分泌脂质的腺体,名叫睑板腺。如果它感染细菌引发炎症的话,会使眼皮红肿,这就是麦粒肿。

近年来有一种“上睑下垂”的疾病逐渐增加,这种病是指上眼睑垂下,使眼睛部分或者完全不能睁开。说到病因,有的是由于上睑提肌先天性功能较弱的缘故造成,而近年有所增加,都是因为上睑提肌前端的腱膜与睑板的结合出现了偏差。

除了年龄增加,据说经常戴摘隐性眼镜的动作造成对腱膜的损伤,也是该病的一个原因。以前该病多发于戴硬性隐性眼镜的人,最近发现也有使用软性隐性眼镜的人罹患此病。手术有可能使症状大为改善。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5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